12月5日中午,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閉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與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共同會見記者發表講話后握手道別。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中新網12月7日電 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12月5日在北京閉幕,中美雙方在重要領域達成了一系列有助于加強并深化雙邊經濟關系的成果。在對話中,美國重申歡迎外來投資,包括對其金融機構和通過中國外匯儲備和主權財富基金所做的以商業為導向的投資。美國《僑報》12月6日為此發表社論指出,投資美國,首先要保障中國的血汗錢不打水漂。文章摘錄如下:
在全球金融海嘯的風口浪尖,中美兩國最高財經團隊12月5日在北京完成了一次“例行動作”——為期兩天的第五次戰略經濟對話。
目前,美中兩個經濟巨人各有苦衷,美國經濟陷于衰退,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身為此次金融風暴策源地的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而中國仍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雙邊關系如能健康發展,不僅惠及中美,也對全球經濟有所貢獻,甚至可能明顯緩解金融危機。
英國經濟學家尼爾·弗格森為中美共生關系創造出“中美國”(Chimerica)概念,而此次中美對話主題選定“奠定長久的中美經濟伙伴關系的基石”,顯示雙方均對兩國經濟高度依存有清醒認識。不過,有認識未必代表就會有行動。在這樣一個困難時刻,在“整個世界都注視”(美方主談判人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所言)之際,兩個國際經濟重要參與者在互信方面暫時并不樂觀。
一個突出的例子是,在對話中,美國重申歡迎外來投資,包括對其金融機構和通過中國外匯儲備和主權財富基金所做的以商業為導向的投資。而身為中方主談判人,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從本次對話一開始就明確呼吁美國穩定本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并確保中國在美資產的安全;而包括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內的眾多高官,則頻頻將美國的痛苦歸咎于“消費過度”,敦促美國減少對負債財政的依賴,與美國當前竭力刺激民眾消費的手段大唱反調。
作為美國最大的債主(中國持有5850億美元美國國債,若加上所持兩房債券和債權,總共1.4萬多億美元),中國主動向目前仍掌控貨幣主導權的美國積極表達利益需求,在某些西方媒體眼中是借機要挾,搶奪中美經濟對話的話語權。但顯然,中國此時提出保護本國在美投資安全并不為過,是在行使正當權利。要知道,正因為美國鼓勵不顧風險地借貸,才導致了如今也威脅到中國發展的全球金融危機。華盛頓如果繼續制造深不見底的債務,推行“功利性”的全球戰略,擁有美元資產越多的國家受害就越大。中國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強,就該甘心當“冤大頭”,拿自己的痛苦去玉成別人的幸福?相信任何一個普通中國百姓也不會答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