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4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4日刊文說,大理同性戀酒吧經歷的波折,凸顯中國政府在向這個群體進行防艾滋病教育上所面對的兩難。中國2009年新發艾滋病感染者有32.5%來自同性性傳播,比例顯著增加。這個信號或許說明政府與地方官員甚至是非政府組織,在同性戀者防艾方面尋找低調與公開間的平衡點越來越重要。更具策略性的思考,包括設計適當的宣傳方式和媒體曝光是關鍵。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中央電視臺和《新京報》等媒體上個月底報道了有關云南大理市衛生局注資開設男同性戀酒吧,并計劃和志愿者們通過酒吧的平臺對更多潛在的艾滋病患者進行“同伴教育”的新聞,吸引了外界不少好奇的眼光。
在中國,抱著如此開放的態度主動且直接進入同性戀群體的生活,進行防范艾滋病宣傳工作的地方政府機關本來就不多,而愿意在媒體上曝光的更是少見。
大理市衛生局副局長、大理市防治艾滋病辦公室主任蔣安民告訴《新京報》:“開這個酒吧,就是為了給男同性戀一個交往和活動的平臺。有了這個平臺,我們的工作人員才能找到男同性戀,才能給他們灌輸預防的知識,對他們的行為有所干預。”
對于酒吧可能影響大理作為旅游城市的形象,蔣安民說:“這個問題,我們政府早就考慮過。我們現在有什么就是什么,不回避,實實在在地干活。我們要敢于向社會公開。說實在的,中國男同性戀的人數在全國有1800萬,哪個地方沒有?只是有些地方不敢承認這個現實……只要公開,敢于面對,就不存在影響形象的問題。”
地方政府的勇氣很快就面臨現實的考驗:在各方壓力和媒體的高度關注下,這個帶有些許創新元素和想象力的大膽舉措還沒有機會真正起步,就已遭遇阻礙。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這天本應是這家酒吧開業的日子,但它卻被迫“延期開業”。一般相信,這意味著同性戀酒吧的計劃很可能流產。
同性戀和艾滋病,這兩個至今在中國仍附帶歧視性標簽的身份,要得到社會的接受并以平常心對待,顯然還有一段漫長的路。大理同性戀酒吧經歷的波折,凸顯了中國政府在向這個特定群體進行“防艾”教育工作上所面對的兩難。
在想方設法跟一般隱身于社會中的同性戀群體擴大接觸、以進行有效“防愛”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低調處理無助于提高整體社會在這方面的意識,也無法達到為同性戀和艾滋病“去污名化”的宣傳效果。
另一方面,公共資源的使用必須公開,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所引起的不同意見,很可能招致更多針對同性戀和艾滋病的關注及刻板印象。缺少一個真正包容的環境,同性戀群體將更為退縮和封閉。
性傳播如今已取代吸毒和血液傳染成為中國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尤其是當有調查顯示同性性傳播也已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對中國艾滋病防治工作形成一個新的挑戰。
中國衛生部與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2009年艾滋病疫情的聯合評估結果上周公布,其中發現在中國2009年新發艾滋病感染者的4萬8000人中,有32.5%來自于同性性傳播,比例較以往顯著增加。衛生部部長陳竺說:“這是一個足以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信號。”
而這個信號或許說明的是政府與地方官員,甚至是非政府組織,在同性戀者艾滋病預防工作方面尋找低調與公開之間的平衡點越來越重要。
更具策略性的思考,包括設計適當的宣傳方式和媒體曝光是關鍵,唯有這樣才能避免類似大理同性戀酒吧的新嘗試“見光死”,最終導致其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和功能的遺憾。中國的同性戀“防艾”教育也才能找到更寬廣的空間。(曾昭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