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jīng)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zāi)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一、中國明清時期的歷史記載
據(jù)記載,早自1372年開始,明太祖便派楊載作為冊封使出使琉球,琉球的中山王也遣其弟隨楊載入明,朝貢受封。明帝賜閩人36姓善操舟者赴琉球,以利往來朝貢(《大清一統(tǒng)志》,1744年,第280卷)。此后,歷代冊封使留下許多關(guān)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不屬于琉球而屬于中國的歷史記錄。對此,古代琉球人也是認同的。
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公元610年《隨書·流求國傳》中記載赴琉球所經(jīng)由的高華嶼即釣魚島(鞠德源著:《釣魚島正名》,北京,昆侖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11頁、140頁)。一般認為,最早記載釣魚島名稱之一的是明朝永樂元年,即1403年《順風(fēng)相送》一書。書中使用的名稱為“釣魚嶼”和“赤坎嶼”,即今天的釣魚島、赤尾嶼(據(jù)考證,《順風(fēng)相送》是現(xiàn)存最早記載釣魚島的史籍之一,英國牛津大學(xué)波德林(Bodleian)圖書館存有該書的謄抄本。見鄭海麟:“《順風(fēng)相送》所載釣魚臺列嶼史實考釋”,《釣魚臺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香港,1997年版,第14—27頁)。這證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最遲是在1372年至1403年之間即被中國赴琉球的冊封使船最先發(fā)現(xiàn),并作為海上航行的標志予以利用(吳天穎:《甲午戰(zhàn)前釣魚列嶼歸屬考》,中國社會文獻出版社,北京,1994年8月,第25—28頁)。
1534年,明朝第十一次冊封使陳侃與前來迎接的琉球人一起乘船赴琉球,并在《使琉球錄》中明確記載:“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達于家。”(陳侃:《使琉球錄》,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分館善本館藏書,第25頁)“古米山”又稱“姑米山”、“古米島”,即現(xiàn)在沖繩的久米島;“夷人”指當(dāng)時船上的琉球人。這表明,當(dāng)時的琉球人認為過了釣魚島列島,到達古米島(久米島)后才算回到自己的國家,而釣魚嶼、黃毛嶼(黃尾嶼)、赤嶼(赤尾嶼)等則不屬于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