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十一月二十二日電 (陳靜 裔蕊華)上海是中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如今,生活在上海各個福利院里的老人們不再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凄涼,老年學校里的各種活動讓他們活得自信、瀟灑,夕陽人生更加精彩。
在上海徐匯區第二社會福利院的教室里,九十歲的陳華老人和她的伙伴們高興地唱著屬于自己那個時代的歌曲,從《四季歌》到《南泥灣》,他們越唱越帶勁,越唱越快樂,好象回到了青春時代。
此間社會學家指出,步入老齡化社會的老人大多有失落感,脫離了職業社會,回到狹小的生活圈,孤獨和空虛常與之相伴。如何幫助他們學會健康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促使其繼續參與社會生活并感受生活的意義,如何使其有一個幸福、快樂、充實的晚年,是全社會都應關心的問題。
據悉,在上海最繁華的徐匯區,三十一家養老機構都為入住的老人開設了老年學校,老人不僅“老有所養”,而且“老有所教”、“老有所學”,更加“老有所樂”。
福利院的老年學校為老人們設計了內容豐富的課程,老人們可以在這里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書法、快樂英語、跳健身操等。有些老人一下子報了好幾個班,今天學跳舞,明天學編織,忙得不亦樂乎。課下,許多老人還互相贈送書法和編織作品,并用這些作品來布置房間。
據介紹,在單純養老機構里,不少老年人都覺得自己已經老了,更多地表現得消沉、自卑和退縮。有關人士表示,在養老機構里創辦老年學校,不僅能夠給老人展示自我的空間,而且能不斷滿足其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抗衰益壽的需求,不斷梳理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從而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
八十八歲的董阿婆今年被評上了徐匯區“知識老人”。從教四十多年的她不僅積極參加各類老年學校的課程,還自愿當起了“快樂英語班”的老師。針對老人們的特點,董阿婆編寫了一套英文音標教材,受到老人們的歡迎。她說,自己年齡那么大了還可以發揮余熱,真的很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