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六日,鄭州市一所中學把性教育課搬到該市科技館內上,使平時在生理課上學生覺得難為情的授課內容,通過標本等接受性教育。 中新社發 慎重 攝
日前發生的“開平學生集體猥褻視頻”事件吹起又一陣未成年教育風波,此事癥結依然是信息爆炸時代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成長。適逢暑假學生人流高峰即將到來,專家提醒,與其讓孩子從社會上不正規渠道獲取性知識,偷吃“禁果”,傷害身心,不如提前主動出擊,對孩子進行健康的性知識教育。
暑期下半段女生“人流”多
從往年經驗來看,暑假是未成年人的一個相對性活躍期,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車坤蘭分析說,在每年暑期后半段,學生偷吃“禁果”開始出現“成效”,為避免新學期出“狀況”,不少學生會趕在開學前做人流,這時候醫院都會有一個在校女生前來做“人流”的小高峰。
車坤蘭介紹,如今的未成年人性認識雖有所提高,但不少人對偷吃禁果帶來危害還處在“不見棺材不落淚”的階段。因此,現在暑假才剛剛開始,當孩子走出那一步前,我們有必要提前加強正確的性教育。
誤把“人流”當救星
藥店里輕易就可以買到避孕藥,無痛人流手術的廣告隨處可見,這導致一些孩子把人流當成“保護傘”,誤認為意外懷孕也沒什么大不了,車坤蘭痛心地說“前幾天我就遇到一個15歲的女孩,6個月內已經來醫院做了2次人流手術,這很有可能會對她的身體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現在不孕的情況為什么越來越多,相當部分是由于頻繁人流所導致?!避嚴ぬm介紹說,事實上,做人流手術時,如果消毒不嚴將細菌帶入宮腔,會引起輸卵管炎癥造成輸卵管阻塞;或者由于刮宮過度,容易將子宮內膜基底層吸凈或刮掉,使子宮內膜不能再生,造成長期閉經,受精卵也就沒有著床之處。這些因素往往都能導致不孕。
孩子“過度保守”是性渴望導致
曾多次為中小學生進行性知識講座的廣東省性學會副會長朱嘉銘介紹,雖然廣東在健康性教育進課堂這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畢竟傳統意識根深蒂固,導致社會健康性知識缺乏和學生性知識渴望這一矛盾的現狀。家長學校羞羞答答,于是學生通過書本、同學之間的交流和上網、看影碟等方式來了解性知識。許多格調低下、充滿性愛和淫穢內容的書籍和影視作品卻頗受學生青睞,有“精彩”的內容還相互推薦。強烈的性求知欲容易使得學生以非正常途徑獲得非健康的信息,從而影響大學生性心理的發展。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李江雪介紹,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對性問題處理不得當,很容易出現兩個極端,一是性開放,自認為性知識豐富,小小年紀就談過好幾個對象;二是逃避性問題,極端保守,避免與異性接觸。李江雪分析說,這其中逃避型的學生還容易發展擴散到整個人際交往都出現自我封閉,不想也不知道怎么與人交流交往,但實際上處于青春期的他們內心對異性充滿渴望,如果過度壓抑,很可能出現扭曲的行為。
性教育到底多早才合適?
性教育要趁早,但到底多早合適呢?很多專家表示6歲起就應該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李江雪強調,在孩子早期的性教育并不是完全如實告知,還是要有所保留需要技巧,按照弗洛伊德理論,約在3~6歲,兒童進入“前生殖器期”,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有性別意識,可能會問“我為什么和他(她)長得不一樣?”這時家長不要回避,用盡可能形象的方式告訴孩子,如男孩子前面的那叫“小鳥”等等,點到即止;到6-11歲是“潛伏期”,這時孩子主要投入到對外界的求知,對性和性別的認識欲不再那么強。11歲以后開始進入青春期,這才開始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
鏈接
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六大誤區
1.我的孩子還小,還在看動畫片呢,還不懂“這個”。
專家剖析:孩子小正是進行性教育的時候,這時家長給孩子提供正確的性知識,可以避免孩子盲目尋找負面的性信息,即使看到負面的性信息,使孩子也能正確對待。
等孩子“懂這個”時,家長就只能“亡羊補牢”了。
2.我的孩子對性不感興趣。
專家剖析: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性生理必然要發展,性心理必然要出現。孩子在家長面前表現得對性不感興趣,是雙方溝通不良的表現。即家長對性的態度使孩子認為在這個問題上和父母沒有共同語言。
3.我覺得我的孩子能自然地走過來,因為我們自己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專家剖析:這是家長普遍存在的僥幸心理,實際是對性教育的逃避。只有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才知道孩子有沒有問題。
很多家長判斷有沒有問題的標準是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長。
4.我的孩子生活環境很單純,沒必要讓他(她)知道這些。
專家剖析:在信息如此開放的時代,讓孩子絕對不接觸性信息只是家長的一廂情愿,家長應該主動提供正確的引導。
5.學校有性教育課程,家長不便和孩子談性。
專家剖析:最好的性教育是機會教育,在孩子出現與性有關的困惑時進行最好,而這樣的機會往往發生在家里,要靠家長的細心觀察。把性教育推給學校,是家長在推卸責任。
6.讓孩子了解性的細節,可能誘發孩子模仿。
專家剖析:恰恰是行為和細節揭開了蒙在性上的神秘的面紗,淡化了孩子對性的好奇,避免了孩子的盲目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