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提前遭遇“中年危機”
自己創辦的小企業還是“社會關懷”盲區,維持下去,已經不易;想上水平,談何容易!一次投資不準,就賠上了幾年的利潤。
●私營業主 沈放
“這就是我奮斗7年的收獲之一。”近日,在北京馬駒橋附近一家倉庫,某文化信息傳播公司總經理沈放盯著一堆堆嶄新的書籍,自嘲般地對記者說。
畢業于中文系的沈放有個夢想:自己辦一家文化創意公司。7年前,他離開工作5年的政府公務員崗位,走上了艱苦的創業路。
7年來,沈放聯絡了一大批青年作家,策劃文學選題,聯系出版社……作為作者和出版社的中介,沈放掙的是辛苦錢,不少利潤都以圖書的形式兌付。他在馬駒橋租了個倉庫,把賣不出去的圖書存在這里。幾年下來,已經堆積如山。
沈放說,做企業,難!難在不確定因素太多。創業之初,他在亞運村附近買了套公寓,改造成辦公場所。這兩年,業務量增加,又在附近租了一間寫字樓,今年起,原本16萬元的年租金,猛漲到26萬元。不僅如此,用工成本也大增,公司30多位員工,每月僅工資支出就有20多萬元。
社會風險大,經營風險更大。2008年,沈放試圖涉足動漫領域,實行多元化發展。他籌資上百萬元引進美國某系列動漫片,準備推廣到電視臺。由于是陌生的產品,難以找到突破口,項目毫無進展,投資打了水漂兒,“幾年的利潤賠了大半”。
經過7年打拼,36歲的沈放自稱提前遭遇“中年危機”:企業初具規模,維持下去,已經不易,想上水平、求突破,談何容易!這些年,妻子和自己并肩奮斗。如今,妻子身懷六甲,身邊沒了幫手,沈放覺得擔子更重。
文化創意公司的淘汰率很高。經營的好壞,不僅取決于自己的努力,更要有把握復雜關系的能力。7年來,沈放眼看著多家和自己同時起步的公司關閉、轉行,甚至一些規模很大的公司也常因投資失誤陷入困境?!坝?008年那次的教訓,每做一個新項目,總是戰戰兢兢。”
如今,沈放住在京城北郊一套簡單的兩居室里,每天擠地鐵到公司上班。他說,作為一家小企業的老板,每一分生活成本都要自己承擔:動輒數百萬元的房子,上萬元的醫療費用,就連上幼兒園也要交上幾萬元……賺來的辛苦錢在這些巨額花費面前簡直是不堪一擊。
談及未來,沈放說:“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彼X得,像他這樣“撐不死、餓不著”的小業主,還是“社會關懷”的盲區。希望國家能對小企業投入更多關注,比如,在資金上扶一把,在稅收政策上優惠一些,因為這類企業也擔負了很大的社會責任,“單我就招聘了30多名員工,這也算對就業有所貢獻吧?”
沈放告訴記者,七八年下來,原先政府機關的同事多已晉升為副處級以上,房子也調了幾次,“他們有著牢靠的福利待遇,甚至單位還給職工的孩子開辦了幼兒園。對生活的擔心,他們肯定比我少?!?/p>
(本文中的采訪對象均用化名)
不該褪色的光環(市場漫步)
看起來很光鮮的“中產”,表面的高薪與實際生活負擔并不成比例,現實的高額支出以及對未來預期的種種不確定性,讓他們的幸福指數打了折扣
近來,“中產”成為描述中國經濟生活的熱詞。亞洲銀行近日發布報告稱,就絕對數量而言,中國的中產階層為8.17億人,超過人口總數的60%。這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
根據亞行報告,中產階層是指日均消費2美元—20美元的人群。然而,且不說日均消費2美元的標準太低;就是日均消費20美元,這樣的“中產”,也未必有足夠底氣。
按一般共識,“中產”應該有車有房。由于高房價面前貸款難以避免,一旦買房,多數“中產”都變得很脆弱。北京工業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7月聯合發布的報告抬高了“中產”門檻,將北京中產家庭平均月收入定為10007.96元。即便如此,“中產”生活也不輕松。假設一戶“中產”家庭買房后每年還房貸5萬元,汽車消費支出2萬元,水電、通訊等消費1萬元,其他生活費2萬元,如此下來,手里的閑錢也不過兩三萬元。一旦子女教育、醫療、就業、失業保障等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中產”生活都會瞬間破滅。
實際上,外表光鮮的“中產”,表面的高薪與實際的生活負擔并不成比例,不斷上漲的房價及各種生活費用、超負荷的工作強度,以及對現實和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讓他們的幸??鞓反蛄苏劭?。
作為中產階層的主要來源,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白領還是一個令年輕人向往的職業,意味著出入于都市的高檔寫字樓、格子工作間,是份體面、眾人稱羨的工作。而現在,白領的自豪感已經消失,曾經的光環悄然褪色,中青年白領普遍背上沉重的包袱,身心疲累。
從發達國家看,“中產”是社會穩定的中堅。中間階層的壯大,也是我國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而,過重負擔之下,越來越多的國內“中產”非但沒有成為社會的中堅層,反而成為社會的夾心層。有研究發現,由于遭遇很大壓力,這些年,已有大約5%的“中產”掉進了社會收入的“底層”,建設“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任務更加艱巨。這種“反向流動”值得高度關注。
尷尬的社會現實,折射出目前收入分配結構的不合理和社會保護網的缺陷。中低收入人群主要靠勞動獲得財富,而現實中,由于資本所得擠占了勞動所得,不僅意味著低收入人群難以向“中產”流動,“中產”人群要維護其生活水準也很難。一套住房消滅一個“中產”,就是這種困境的典型體現。
培育壯大中產階層是向“橄欖型”社會轉型的關鍵。這需要我們在完善收入分配調節機制和工資穩定增長機制的同時,加大住房、教育、就業、戶籍和養老保險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搭建牢靠的社保網,減輕“中產”壓力,增強生活底氣。同時,創造更多條件,掃清制度障礙,為低收入人群搭建向上流動的“梯子”,讓中間階層的發育、壯大有穩固的來源和保障。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