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各地制定“十二五”規劃中,充分發揚民主、暢通渠道,凝聚了包括政協委員在內的社會各界的智慧。圖為北京市舉行的“十二五”規劃市民建言會現場。
核心閱讀
“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和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重要形式。”《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
近日,國家層面“十二五”規劃出臺,各省市自治區規劃也在緊鑼密鼓地編制中。編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事關各地方5年的發展重心和目標,顯然屬于重大決策范疇。
因此,于決策前充分協商,獲得最大程度共識,凝聚最廣泛的智慧,不僅是需要,也是制度使然。在各地編制規劃過程中,可以鮮明地看到政協組織和民主黨派參與的身影,他們正以自己的努力,讓協商民主,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形式不斷向前推進。
本期周刊選取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以期從一個側面展示協商民主的生動實踐。
北京 鋪開“三個北京”藍圖
【過程】
從今年2月開始,北京市政協以一場大型協商議政活動,調動各方,為規劃編制建言獻策。歷時近3個月的大調研,先后有政協委員、黨派成員及各方面代表3000多人次參與,完成22篇專項報告。
9個專委會組成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城市建設、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社會建設、教文衛體工作、民族宗教工作7個專題組,深入北京各區縣一線調研考察。各組形成的調研報告幾易其稿,并運用書面和網絡方式征求各方意見。
6月9日,市政協常委會議在綜合各項報告基礎上,通過《關于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若干建議》,建議案針對21個課題提出83條建議。
【建議】
“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目標如何實現?產業結構如何布局?民生大事如何傾力解決?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面對這些未來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瓶頸。
轉變發展方式成為建言的一條主線,廣泛討論基礎上,形成一條共識:科技創新將深刻影響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和競爭格局。
北京有得天獨厚的科技資源,然而科技成果產業化“落地率”卻不容樂觀,科技成果轉化成本攀升、融資困難、投入產出效率不高等等是科技創新的“梗阻”。建議案呼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與培育創新型企業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首要任務。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未來經濟增長的動力,在建議案中,市政協依據北京的特色,提出了新能源、移動互聯網等8個發展重點,并建議設立一個專家委員會,明確首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容和目錄。
首都如何宜居?首先要解決一些重大民生問題,這也成為北京市建言的一條主線。
堵車已成北京頑疾,上班高峰期市區交通擁堵時間已達每天5小時。一份“打造‘綠色交通’出行系統”的設想,展現了來自政協的思考。北京能否承載2300萬的常住人口?這是北京眼前就要面對的問題,政協提供的數據,2015年將達到這個數字;而與人口膨脹相對的卻是,北京自然資源匱乏,98%的能源靠外地調入,建議案提出,緩解首都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必須以調控人口為重點,充分發揮產業政策對人口流遷分布的引導和配置效應。房價飆升已成為市民不堪之重,建議案提出,應本著“保障低端、支持中端、放開高端”的原則,建立市場與政府有機結合的住房供應體系……
上海 從“成長城市”到“成熟城市”
【過程】
上海市政協以一場大討論,進行協商議政,專門成立推進小組,精心組織委員討論,并邀請相關人士參與。就“發揮世博后續效應,提升上海城市發展水平”等多項課題展開調研;針對重點難點問題,舉行常委專題協商會和委員座談會;
10月下旬,形成“關于編制‘十二五’規劃需要關注的若干問題的建議”(草案),從9個方面反映了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的主要認識和建議。
【建議】
如何借力世博,發展躍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如何銳意改革,破除結構性、體制性、深層次瓶頸和障礙?
問題被分解為若干主題:增強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和集聚輻射功能、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加強社會建設、實現社會公平和依法治市長足進步,開展源頭治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發揮浦東綜合配套改革示范帶動作用等,而每個主題下,都是來自一線調研的一攬子建議。
各民主黨派也紛紛建言,民革上海市委建議上海大力發展創意產業,并以實際行動助推上海成為設計之都。先后提出“加快設計之都建設”、“把蘇州河開發成為創意人才集聚中心、文化交流中心、設計產品展示區”等建議。日前,市政府有關部門又定向委托民革市委有關專家開展“推進‘創意城市’建設的重點、措施及政策研究”課題研究和“編制上海創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致公黨上海市委則著眼于上海如何利用世博后效應,推進城市建設,提出以世博主題助推完善城市功能。他們組織“弘揚世博精神,完善上海城市功能”調研組,連續數月調研后提出,上海應率先實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城市功能,實現從“成長城市”到“成熟城市”的邁進。指出,上海城市功能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應著重在溝通功能、環境功能、安全功能、游息(旅游和休閑)功能上構筑和完善城市功能。
天津 濱海新區如何成為排頭兵
【過程】
今年初,天津市政協將圍繞“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列為全年工作重點和常委會議專題協商課題。幾個月來,市政協主席會議全體成員率隊深入有關單位、區縣、廠礦調研,組織各專委會、民主黨派、區縣政協、經社理事會等分別就相關問題深入開展調研,形成49份專題調研報告。
9月17日天津市政協常委專題協商會議召開,12份口頭發言建議從加快濱海新區金融創新、加快天津港集疏運通道建設、加強小城鎮環境建設等多層面為天津市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
【建議】
“要按照建設與北方經濟中心相適應的現代金融體系和全國金融改革創新基地的總體目標,進一步明確濱海新區‘十二五’期間金融創新的目標要求。”在專題協商會議上,政協委員呼吁,要加大濱海新區金融創新力度。
天津市政協認為,濱海新區金融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中所占比例依然較低,在濱海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例更低,其發展規模與產業地位不相稱,也與濱海新區的定位與發展不相適應。
一系列具體而微的建議緊隨其后:新區金融發展的總體規劃、重點項目和重大措施要專題研究、專項落實;金融改革創新試驗的主要平臺要向新區集聚,對全市金融業發展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推動產權交易中心、股權交易所等相關資源的整合,建立統一的股權交易平臺;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在濱海新區設立全國性的柜臺交易市場;推進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天津貴金屬交易所的建設,探索設立更多新型交易市場。
高碳能源低碳化——這個新名詞,是在近日舉行的濱海新區一屆政協首次專題協商會議上提出的。政協委員們為濱海新區描繪了高碳能源中長期低碳經濟發展利用規劃和路線圖。
“濱海新區南港工業區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正處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長階段,要保持南港工業區長期健康發展,必須走高碳能源低碳化之路。”根據南港工業區高碳能源特征明顯、石油資源進口依存度上升等情況,政協委員們建議。應由政府主導,結合“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制定南港工業區中長期低碳經濟發展規劃和路線圖。
重慶 建設內陸發達的國家中心城市
【過程】
今年4月以來,重慶市政協先后組織各專門委員會和200多名委員,展開了歷時半年的大調研,并先后召開5次專題協商會。最終形成了1份綜合報告、10份子報告和24份大會發言,建言材料共計11萬多字。
9月20日,重慶市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專題協商重慶市“十二五”規劃。負責重慶市“十二五”規劃制定的副市長童小平,率發改委、財政局、農委等21個部門的負責人到會,聽取政協的意見建議。
【建議】
重慶市政協認為,應將“中國內陸發達的國家中心城市”確定為重慶發展的總體定位。并指出,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重慶必須肩負起五重使命:區域領軍重任即引領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內陸開放直接參與國際競爭,發展為西部交通、物流、信息流的國際門戶型樞紐,承擔特殊的國家戰略性產業職能或經濟職能,承擔國家深化改革開放政策試驗任務。
以此為基本點,重慶市政協提出一攬子建議:如建議將“兩江新區”作為獨立部分寫入規劃,并對其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中的核心和引擎作用作準確定位,使重慶乃至西部科學發展的示范窗口、具有內陸開放示范效應的國家新區的形象盡快樹立起來。
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在中國經濟版圖中日益顯現,重慶市政協建議,應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集聚優勢,率先在西部崛起積極打造“重慶都市圈”。積極參與區域協作,不斷拓寬統籌城鄉發展思路,加強與川陜鄂黔湘等周邊省區的合作交流,深度參與成渝經濟區、“西三角”、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發展,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新格局。重慶市政協認為,西部尚無成熟的大都市圈,重慶要著眼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率先在西部崛起并努力形成輻射帶動作用,在未來西部“成渝大都市圈”或“西三角大都市圈”格局中搶占發展先機,在制造業基地、物流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和消費之都、人才之都、創新之都建設上先行一步。(記者 劉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