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旱情持續,2月27日,云南省蒙自縣冷泉鄉布路期村,一農婦從2公里外的接近干枯的山泉塘里挑水到自家地里挽救即將干死的蠶豆。 中新社發牛治明 攝
云南旱情持續,截至2月28日,云南省蒙自縣冷泉鄉索本底、西努白、補雞白、努初白、布路期等5個自然村近200戶人家只能靠本地接近干枯的山泉作飲用水和生活用水。中新社發 牛治明 攝
另一方面的求證,以溫室氣體作為主要考察內容。“我們把中國溫室氣體的排放數值進行綜合計算,得到了一個戲劇性結論。”羅勇說,如果現在全球溫室氣體的高排放量不加以控制的話,今年我國夏季降水的分布類型還是現在的“南澇北旱”。“但是,如果我們通過種種手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我國降水分布的類型剛好和GBN報告中預測的一樣,變成了‘南旱北澇’,南方可能將真的面臨干旱。”
2004年,美國全球商業網絡咨詢公司(Global Business Network,簡寫為GBN)一份題為《氣候突變的情景及其對美國國家安全的意義》的報告預測:“今后20年內,全球氣候將發生突變,一場全球性災難就擺在我們面前,成百上千的人將在自然災害中死亡。亞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溫度下降達5華氏度(2.8攝氏度),北歐下降6華氏度(3.3攝氏度)……到2020年,歐洲的沿海城市將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沒,英國氣候將像西伯利亞一樣寒冷干燥。”“中國南部地區在2010年前后將發生持續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2010年以后,中國北方水患不斷,南方一片干旱……”
“針對這些預測,中國科學家已經進行了三次研討。與會專家認為,雖然報告中全球氣候變化預測的極端情景幾乎不可能發生,但報告對中國部分的預測還是很有啟發意義和預警價值的。”羅勇說,GBN主持上述報告的人不是科學家,這個結論也不是科學結論,但他的研究表明,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夏季雨帶確實從長江流域逐漸向北移動,現在已經到了淮河流域。“不過,未來會不會繼續向北移動,到達黃河流域和華北地區,出現‘南旱北澇’的氣候變化,還需要觀察,現在還不能有明確結論。”
而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教授錢維宏,則給出了另一個解答。
從1999年開始,錢維宏從事“近百年來我國北方地區干濕變化規律及預測方法研究”。他發現在1979年左右,我國夏季降水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變化:1979年以前,我國夏季的降水很明顯是北方多而南方少;1979年以后,逐漸轉變為了南方多,北方少,也就是現在的“南澇北旱”。
對過去近千年和近500年的中國東部旱澇分析,他發現長江與黃河流域的旱澇變化是相對立的,以70年為周期交替出現。“我國南北氣候的轉型是肯定要發生的。”錢維宏說,根據70年的周期來預算的話,從1979年開始的“南澇北旱”,到2015年左右將轉變為“南旱北澇”,但具體時間還將與人類活動的影響有關。“根據我們的預測,如果降水發生轉變,可能北方的降水可以增多20%。”羅勇說,現在,一項有關氣候變化的973項目剛剛啟動,將來也許會給出一個準確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