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中央臺記者張江元、張壘報道:廣西河池是全國18片貧困地區之一,全市11個縣里有9個是國家級貧困縣。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當地打響了基礎設施大會戰,加大科技扶貧力度。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包括河池在內的廣西全區貧困人口大幅下降。
在廣西的西北部,有一片神奇而光榮的土地,這里聚集著壯漢瑤等八個民族共70多萬群眾,少數民族人口占到了八成以上。這里還是廣西農民運動的發源地,鄧小平同志在此領導了“百色起義”,并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據地。這里山川秀美,滿眼的綠色下,埋藏著紅色火種。這片土地包括東蘭縣,巴馬瑤族自治縣和鳳山縣。
“東巴鳳”既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直到2001年,三縣人均GDP、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都遠遠低于全國水平,尚未解決溫飽和初步解決溫飽的低收入人口共達40多萬人。水利、交通、教育、文化、科技、衛生等基礎設施也遠遠落后于廣西平均水平。這三縣也一直是國家重點扶持的特困縣。
有首歌叫《山路十八彎》,但到了東巴鳳,走在山路上,一道道彎彎數也數不清。彎彎的山路,不知曾阻斷了多少代河池農民致富夢。
2003年,廣西集中各方財力,投資20多億元,用一年半時間在東巴鳳三縣開展交通、衛生、村村通廣播電視等10多個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廣西扶貧辦公室主任覃延學介紹說:“單單用扶貧資金去扶持,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整合各個部門的資金,屬于哪個行業的,哪個行業出錢,各個機構集中力量,集中時間、集中資金,突破它的瓶頸制約。”
大會戰中,交通成為了重中之重,占到了總投資額的70%多。東巴鳳三縣所在的河池市的公路總里程一下激增到了7300多公里,率先在廣西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的目標。
鳳山縣長峒村搞運輸的村民何仕昌終于可以暢通地做起生意了,他說:“原來我們這里即使有路也很窄,更不要說許多地方根本就沒有路。有路的地方也是急彎多,路又窄,一天堵幾個小時算是正常的了?,F在我們做生意走新路,不堵了,心情很好。路通了,我們山區的農副產品直接送到金城江市區,這路是我們老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br/> 說起原來路不通的時候,長峒村的徐漢生還給我們講了一件趣事:徐大叔養一頭豬養到100公斤,因為路不通,無人來收購。無奈之下,他只好將殺了的豬分成幾大塊,請幾個村民幫忙抬到鎮上賣。最后一算,雇人所花的成本,居然比賣豬所得的利潤還多。于是徐大叔一氣之下再不肯養豬了。
雖說這只是一則舊日的趣聞,但里面透露著多少莊稼漢長久的無奈呀。而今,走進徐漢生家,一排磚瓦房整齊漂亮。穿過后門,一片偌大的養豬場映入眼簾。地面上一層厚厚的鋸木屑,谷殼和米糠鋪在其上,100頭小香豬追逐打鬧,好不熱鬧。顯然,路通了他也就回心轉意了,又養豬了。
奇怪的是,在他的養豬場記者居然聞不到一絲腥臭味。徐大叔和鄰居羅振新說,交通條件改善后,政府派來專家指導他們搞起了特色產業盡快脫貧,而他們的養豬場運用的就是生物發酵舍零排放技術,不但環保,效益也更高了。
徐大叔告訴我們,建這個生物發酵舍同傳統養法相比好處多多,簡單說就是三省——省水、省工、省料。還有一個就是環保,沒有把污水排出去,實現了零排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