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我們并不只活在我們所屬的時代里,每個人身上也扛著歷史?!痹谶@個不同尋常的春天,堅守雅安的同胞、眾志成城的國人,讓我們看到了“扛著歷史”的堅韌
8天前,青海玉樹,地震3周年。20天后,四川汶川,地震5周年。一切都還歷歷在目,4月20日,四川蘆山,一場7.0級地震,在13億中國人心中再添一道深創劇痛。
同樣是地動山搖、生命危殆,同樣是萬眾一心、千里馳援。從汶川到蘆山,“救人第一”的國家理念沒有變,舉國動員的災難應對沒有變,同心協力的守望相助沒有變,然而這兩天,更多的變化和行動,卻讓我們看到一個民族在磨礪中的前行。
震后53秒,第一條震情微博就已傳上網絡;一小時內,應急響應預案有條不紊展開;3小時里,第一支救援部隊火速到達震中,400多名危重傷員被送往異地救護……及時、高效、有序,這是千萬網友對兩天來救援的共同評語。從容、鎮定、堅強,這是世界從災難中看到的中國表情。
這份鎮定與從容,不僅是因為我們遭遇過災難,有了救援的經驗、應對的技巧,更是因為我們經歷了思考,對許多問題早有答案。在命運的洗禮中,在持續討論、不斷反思、積極推動中,那些至關重要的價值,被熔鑄為不言而喻的社會共識。
從汶川到蘆山,我們對生命尊嚴有了更深領悟。災情不再封鎖在檔案里,遇難者不再是冷冰冰的抽象數字,逝去同胞的名字在國家電視臺被莊重念出……汶川地震5年后的今天,十萬火急的救災行動中,人們小心翼翼地相互提醒不要消費苦難、注意媒介倫理?!皢适E象的也要把遺體抬出來”,李克強總理擲地有聲的指令,再次傳遞這樣的信念:一個國家的真正財富不是別的,而是它的全體公民。
從汶川到蘆山,我們對公民精神有了更多期待。有人曾將2008年視為“公民元年”,在感天動地的生命大救援中,億萬中國人激情釋放樸素的公民精神。5年移易,這種精神已經成為重塑中國社會的磅礴力量。政府、社會及民眾之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性互動。從政府第一時間新聞發布,到網站建起“尋親熱線”、“災情快報”,從公益慈善組織高效運轉,到志愿救援隊伍迅速集結,國家力量、社會力量與個體力量相互交匯,西方媒體感嘆:“人們對普通中國人更有信心了,可以確信他們擁有建立一個更具美德社會的能力和責任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