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2. 世界農業經濟的事實和前景
首先,關于農業供給。18世紀以來,農民人均供應人口緩慢上升,2008年發達國家農民人均供應61人,世界平均5人。20世紀以來,食物供應能力提高,但國家差別大,人均肉食供應最大相差約40倍,目前大約30多個國家糧食完全自給;糧食自給率與人均可耕地面積和人均作物面積正相關。
21世紀,農民人均供應人口會繼續上升,食物供應能力會繼續提高,國別差異很大;糧食自給率的國家差別非常大,只有部分國家能夠完全自給。
其次,關于農業流通。19世紀以來,國際農業貿易不斷增長,國際農業貿易存在很大國別差異和品種差異,農產品凈出口國家都比較少;農產品關稅普遍下降,目前世界平均低于10%;農產品國際貿易摩擦和沖突,時有發生;國際農業貿易摩擦與農業補貼緊密相關,不同國家農業補貼差別很大。
21世紀,國際農業貿易會繼續增長,國別差異會擴大;農產品關稅可能會繼續下降;國際農業貿易摩擦會繼續存在。
其三,關于農業需求和消費。人均消費需求有極限。目前發達國家,每天人均的蛋白質需求約為100克,脂肪需求約為150克;每年人均谷物消費約為110公斤,肉食消費約為90公斤。
20世紀以來,人均消費水平提高,人均營養供應有較大增長;發達國家的人均糧食消費和人均肉食消費數量逐步接近;發展中國家仍然以糧食消費為主,但肉食消費在增加;世界人均糧食消費下降,人均蔬菜、水果、肉食和奶類消費增加。
21世紀,人均食物需求和消費會有極限,但食物需求和消費總量會不斷增加;世界人均糧食消費將趨向合理水平,世界人均蔬菜、水果、肉食和奶類消費會增加;發展中國家的食物供應將面臨重大挑戰。
3. 世界農業要素的事實和前景
首先,關于農民。19世紀以來,農民素質提高,農民識字率提高和受教育年數增長;農民收入增長。20世紀農民收入多元化,收入來自農場的多種經營、對外務工和國家農業補貼等。21世紀,農民素質會繼續提高,發達國家農民將普及高等教育;農民收入會繼續提高,農民收入仍將是多元的。
其次,關于農村。18世紀以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和農業勞動力比例下降,農村人口比例下降。19世紀以來,農村基礎設施改善,如飲水、衛生、交通、電力、文化和通信設施改善等。20世紀以來,農村農業人口比例下降,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但也有一些例外;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比例下降。21世紀,世界農村人口比例和農村農業人口比例會繼續下降;農村基礎設施會繼續發展和完善。
其三,關于農業環境。18世紀以來,世界人口不斷增長。19世紀以來,農業人口比例下降。由于農業占國民經濟比例的持續下降,農業經濟的相對地位下降。雖然農業經濟的相對地位下降,但絕對地位沒有變化,它仍是國民經濟的一個基石。
20世紀以來,農業生態環境、水土流失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受到普遍關注;農民人均補貼收入增加,國家農業補貼政策與WTO的農業政策需要協調一致。
21世紀,世界農業總需求持續增長,農業補貼、農業貿易和生態環境問題仍將存在。隨著世界人口增長,盡管人均消費需求有極限,但世界農業總需求仍然會持續增長。在世界農業自然資源基本穩定的條件下,如果世界人口繼續增長,世界農業的需求壓力會持續增長,爆發世界性農業危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其四,關于農業科技。農業科技發展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傳統農業科技(18世紀以前)、現代農業科技(18至20世紀70年代)和后現代農業科技(20世紀70年代以來),它們分別對應于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
其五,關于農業制度和農業觀念。農業制度和農業觀念的演變可以大致分為三大階段: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農業制度和農業觀念。
目前,在發達國家,農業日益成為一個政治和環境議題;在發展中國家,農業更多是一個經濟和社會議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農業差異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