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前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1年中國人口總量及結構變化情況。結果顯示,2011年,中國人口總量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出生人口性別比呈下降態勢,城鎮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流動人口繼續增加。
城鎮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意味著中國的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這對中國意味著什么樣的變化?又給未來中國的發展帶來哪些影響?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翟振武。
據國家統計局消息稱,2011年,城鎮人口比重達到51.27%,城鎮人口為69079萬人,鄉村人口65656萬人,城鎮人口比鄉村人口多3423萬人。流動人口繼續增加。
意義
中國變成以工業人口為主大國
工業化和現代化相伴相行,無法靠種地種出一個現代化國家。
廣州日報:如何看待此次城鎮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
翟振武:這是中國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里程碑,但許多人還沒意識到。原來農民在我國人口中占絕大多數,我們辦事情、想問題都是以農民和農村為主要出發點,但現在不是。至少從今年開始,中國變成了一個以工業人口為主的國家,中國也從原來的農業大國變成工業大國,至少工業人口或者說城市人口超過50%。在中國成百上千年的發展歷史上,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
廣州日報:從其他國家的城市化發展,如何看此變化?
翟振武:以英國為例,這樣的變化也被視為轉折點。在19世紀,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城市化水平達到50%的國家。而當時,世界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只有6.5%,也就是說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只有6.5%。工業革命使英國率先進入了城市人口超過50%的國家,這早于我們200多年。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只有百分之十幾,到改革開放前,達到百分之二十幾,最近三十年間我國城市化水平不斷上升,幾乎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特別是最近這十幾年,增長得更快。
學術界有句話,“城市化就是現代化的同義語”。就是說一個國家要想從農業社會走向現代化就一定要實現工業化。凡是以農業為主、農民占多數的國家一定是農業社會,至少還是個發展不足的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是相伴相行,無法靠種地種出一個現代化國家。
解讀
未來發展重心向城鎮偏移
2030年,中國城市人口約11億。未來還要有4億多人流動到城市居住。
廣州日報:您認為國家城市化的發展意義是什么?
翟振武:縱觀不少國家的發展歷史,要想實現現代化就必須實現工業化,而實現工業化實際上就是實現城市化。因為工業要有各種生產要素的聚集,城市就是工業聚集的結果。未來,農民占中國人口的比重還會進一步下降。我想,什么時候中國的農民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百分之十幾或二十,中國的城市化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現代化指日可待,這是中國城市化發展的意義。
按照國家發展規劃,在2030年,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大概要達到70%~80%,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也就是說城市人口要占到75%左右。這意味著到那時中國不到15億的人口,要有11億人左右長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工作?,F在,這個數字是6億多人,也就是說,將來還要有4億多人住在城市。這對中國來說,應該是一個歷史趨勢,當然,發展過程中也會形成很多問題。
廣州日報:那能否理解為未來發展的重心可能會更向城鎮偏移?
翟振武:我覺得是。未來農村的農業生產也很重要,但農業產值在整個國民經濟產值中的比重會變得越來越低。拿美國來說,現在,美國城市化水平幾乎接近80%,住在農村的人口約20%。在美國,真正從事農業工作的僅百分之三點幾,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現在,到中國農村去走走看看會發現,農村也不再需要那么多勞動力,這也是千百萬農民能夠離開土地到城市里打工的重要原因。
一些觀點認為,農村人口大量流失,會導致農村空殼化。但現在農村的機械化水平提高了很多,從播種收割甚至收購都可順利實現,農民更多的是做中間管理。盡管許多農民進城務工,但農業仍然連年增產。這說明現在留在農村的勞動力人口,能夠支撐得起農業生產的需要,生產的糧食已能夠滿足需求。所以,這種擔心我覺得是多余的。
問題
51%城市人口中有2億農民工
要讓流動人口變成真正的城市人,從城市的容納能力和農業的支撐能力來說完全可以做到。
廣州日報:在此趨勢下,中國未來發展建設會面臨哪些問題?
翟振武:凡是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人,都被算作城市人口。如果不按戶籍統計,在51%的城市人口當中,有將近2億左右是在城市里居住半年以上的農民。本來我們只有市民和農民兩種身份的人口,現在又有了一批既非市民又非農民的群體,叫做農民工。所以,有人說中國的城市化實際上是半城市化。
在中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從事工業勞動的人越來越多,但有很多問題。第一,這是流動人口創造的,但他們還不是真正的城市居民,城市化是個偽城市化;第二,流動人口不斷在全國流動、不斷轉換工作。雖然我們的工業發達了,流動人口數量龐大,但缺乏很成熟、具有高技術水平的現代產業工人隊伍。因為人口流動太頻繁,沒有辦法接受深入專一的技術培訓。另外,在這樣條件下形成的流動人口,在經濟社會中存在很多負面影響,這不是一種好的城市化發展的形式,也不是一種好的現代化發展過程,是被迫在這個制度障礙下形成的一種流動人口的形式。
我認為,要讓流動人口變成真正的城市人,從城市的容納能力和農業的支撐能力來說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們應該落實城市化,然后再扎實地推進城市化,讓流動人口真正融入城市里,真正達到51%的城市化水平,而不是注水的偽城市化和半城市化的水平,這是未來面臨和要解決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而且未來,中國的發展方向肯定是城市化水平要達到百分之七十幾,才能實現全面的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的建設目標。
建議
建設重點應由城市決定
逐步加快有穩定工作的流動人口向城市人口轉變。
廣州日報:對未來工作思路的調整,您有哪些建議?
翟振武:以前都認為農村是我們現代化建設的主戰場,我覺得現在城市逐步變成主戰場。這個思路應逐步轉變,農村的人口只會越來越少,城市的人口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大趨勢。今后的很多建設重點、國家發展、輿論導向,包括經濟命脈,國家經濟的高低起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城市來決定的,而不是由農村來決定。
廣州日報:其他國家向現代化轉變的歷程,對中國有哪些借鑒?
翟振武:以英國為例,其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轉型很利落。而中國近30年來,城市化水平提了這么高,卻沒有真正實現城市化,還是半城市化,而且越晚轉,壓力就越大。
比如,現在要將約2億流動人口一下子轉變為城市人口,誰都會覺得是個難題。那么,在這些流動人口剛開始進入城市時,為什么不推動逐步轉變。但我認為,現在也不能拖,更應該趕緊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未來會有更多農村人口進城。已經在城市里面長期穩定居住,有穩定工作、收入來源的流動人口,就應該逐步真正讓其成為城市人口。在這個方面要順應趨勢,加快步伐,否則將來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另外,新生代的農民工和第一代農民工不同?,F在二十幾歲的農民工根本就沒在農村待過,從小被父母帶到城市里或者初中畢業就進城生活,他們根本不知道怎么種地。如何讓他們在老年時回農村種地養老?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