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起來很“麻煩”
記者觀察:艙外服是門大學問,穿艙外服同樣不簡單。這是記者在低壓艙訓練中看到的一幕——兩名航天員從準備間走進實驗艙,純白和純藍色的緊身液冷服,把他們從頭到腳包得如同電影里的“蜘蛛俠”。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他們像蟲子鉆進蠶蛹一樣,進入了航天服。
與其說是“穿”航天服,不如說是“坐”航天服——兩名航天員小心翼翼地把雙腿伸進航天服的下肢,臀部放在航天服的背包沿上,然后關閉背包門,把自己裹在了龐大的航天服中……
這個過程也就一兩分鐘。但之前的準備工作需要花不少時間:航天員在穿上貼身內衣以后,首先要穿一件能夠測量心跳、體溫的生理背心,接下來是防靜電的連體內衣,第4層是給人體散熱的液冷服,然后戴上通訊裝備,最后才穿艙外服。
穿衣服全程搬到天上,就更復雜了。雖然120公斤的重量在失重狀態下不會對航天員造成負擔,但在太空進行任何精細的操作都是很困難的。
神七飛行結束后,手套將隨返回艙帶回地面。由于體積、重量的限制,費這么大勁兒穿上的艙外航天服,在完成出艙任務脫下后,只能留在天上了。
想到這套衣服3000萬人民幣的價值,好可惜……
專家解說(航天員選拔訓練研究室主任吳斌):飛船發射時,艙外服是打包固定在軌道艙壁上的,因此航天員首先要啟封服裝,然后把各部分組合成一件完整的艙外服,再把凈化器、氧瓶、電池、無線電遙測裝置等可更換部件裝上航天服。進入服裝后,還要對服裝進行尺寸調整、氣密性檢查和全性能測試。一切正常,這才算“穿好”了艙外服。在“穿衣”的過程中,執行出艙活動的航天員與留在軌道艙的航天員互相配合,一人操作時,另一人就讀操作手冊并進行確認,以確保所有操作萬無一失。
這是個非常細致而又累人的活。比如,“艙外服啟封”項目分為21個操作單元,其中僅僅是“解開艙外服的包裝物”又包含了12個大步驟,每個步驟分為用工具鉗剪開固定艙外服的鋼絲和帶子、用工具卸掉扳手和螺絲等數十個動作。
整個過程長達近15個小時。神舟六號任務結束后,航天員訓練的一項主要內容,就是操作艙外航天服。 (新華社記者白瑞雪、孫彥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