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
獨聯體軍人首次“參閱”
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塔吉克斯坦、烏克蘭、土庫曼斯坦9個獨聯體國家閱兵分隊陸續入場。
這是獨聯體國家軍人自蘇聯解體以來首次參加紅場閱兵式。觀禮臺上,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向自己國家受閱部隊鼓掌致意。
1941年至1945年衛國戰爭期間,2700萬蘇聯人因戰爭死亡,其中將近867萬犧牲者為蘇聯紅軍。(胡若愚)
北約部隊首次現身紅場
默克爾8日晚飛抵莫斯科后說,勝利慶典邀請是巨大榮譽,德國領導人能夠接到邀請,并非“想當然”,顯示兩國汲取歷史教訓。
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法國總統薩克齊原定出席,因希臘債務危機臨時取消行程。美國總統奧巴馬因日程沖突沒有接受邀請。
不過,美國、法國、英國和波蘭派部隊參加閱兵,組成反希特勒同盟成員國閱兵方隊,由波蘭三軍儀仗隊打頭。
這是北約國家部隊首次出現在紅場閱兵式上。法新社稱,這一刻有“巨大象征意義”并顯示近段時期俄波關系、俄美關系回暖。 (胡若愚)
“白楊-M”型車載導彈
有“神鞭”之譽。不僅能以超音速和彈道導彈軌跡飛行,還可在大氣層中自由改變飛行軌道,按所需高度和軌跡進行縱深機動,能精準地摧毀洲際彈道導彈目標。具有超強的機動能力,能夠避開對方導彈防御系統的攔截。
“鎧甲-S1”防空系統
據說全球“獨一無二”。裝備12枚射程為20公里的地空導彈和兩門30毫米口徑的自動火炮。可同時發現并跟蹤20個目標,既可在固定狀態下,也可在行進中對其中4個目標實施打擊。最獨特之處,是能夠自動選擇使用導彈,還是高炮來摧毀目標。
■ 觀察
俄借閱兵展示自身重大變化
軍事問題專家稱俄對外釋放善意
談及5月9日的莫斯科紅場閱兵式,軍事問題專家宋曉軍認為,俄羅斯通過此次閱兵希望達到兩個目的。
一,讓西方國家承認俄羅斯在二戰中的歷史作用,畢竟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一些西方國家和一些東歐國家,對于前蘇聯在二戰時期的作用,提出了“疑問”。
二,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即俄羅斯希望向全世界展示該國自2009年軍事體制改革以來的重大變化。
俄力求輕裝上陣
宋曉軍稱,與2008年的俄羅斯閱兵相比,此次閱兵展示的武器有所減少,陸軍裝備尤其少了很多,且空降兵的戰車也沒有現身。這意味著俄羅斯軍事體制改革已初顯成效。
宋曉軍解釋說,這種變化可以被視作俄羅斯在軍事體制改革上的“拐點”。按照原來俄羅斯裝備體制,講究大縱深、高速的重裝甲出擊,帶有鮮明的冷戰色彩,畢竟前蘇聯在二戰中打過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陸戰。而自軍事體制改革以來,俄羅斯把陸軍規模從“師”變成“旅”,力求輕裝上陣。
據介紹,俄羅斯進行此種軍事體制改革,客觀上緩解了北約國家的擔憂,也降低了自身對外界的威脅。這是俄羅斯在向北約和西方國家釋放善意。與之對應的是,此次閱兵首度邀請了4個北約國家參加,意在表達善意,強調合作。
“這是現實主義閱兵”
宋曉軍說,備受關注的“白楊-M”型車載導彈以及“鎧甲-S1”防空系統均是首次在閱兵式上亮相,充分展示了俄羅斯的軍事實力。
宋曉軍認為,此次閱兵是梅德韋杰夫,根據本國的財力和國內的需求,實現的一個非常復雜的平衡:對內強硬,對外釋放善意。這是一次現實主義的閱兵。
采寫/本報記者 顏穎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