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高溫熱浪也會引發重大災害
高溫熱浪是世界范圍內頻繁發生的極端天氣事件。應該說,高溫本身算是一種自然災害,確切來講是災害性天氣。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對這些自然災害主要是預防,提前預警。
也有人猜測,認為這種天氣是不是跟太陽黑子的活動有關,或者說暗示著一些自然災害即將發生。目前,中國氣象局有個空間天氣中心,專門監測太陽黑子活動,從現在來講,還沒有發現這種關聯。另外,天熱并不是某種重大災害要來的征兆。至少從我們現在的水平和現在的監測手段,還得不到這種結論。
高溫熱浪使人體不能適應環境,超過人體的耐熱極限,從而導致疾病發生或加重,甚至死亡,動物也是如此。同時,高溫熱浪也可以影響植物生長發育,使農作物減產。高溫熱浪過程還會加劇干旱的發生發展;還使用水量、用電量急劇上升,從而給生活、生產帶來很大影響。另外,高溫熱浪往往使人心情煩躁,甚至會出現神志不清等現象,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亂、事故傷亡以及中毒、火災等事件的增加,這些是高溫熱浪的間接影響。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夏季高溫酷熱天氣也頻繁出現。1999年夏季,華北及周邊地區出現兩段持續高溫天氣。這一年北京出現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2000年夏季,華北、華南等地不少地區連遭熱浪襲擊,河北承德、北京、廣東連縣超過或等于35攝氏度的高溫日數分別達28天、26天和44天。以涼夏著稱的承德市7月最高氣溫超過40攝氏度,其中14日達43.3攝氏度,為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006年,我國川渝長達2個月的高溫熱浪災害更是給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極大損失。
全球氣候變暖是主要原因
近年來,我國各地不斷出現強降雨、強對流、高溫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極端天氣的發生和某一個時段的環流異常、海溫異常或冰雪異常等有關。如今年的極端天氣發生,與6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溫異常偏高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以及青藏高原積雪偏少、副熱帶高壓不穩定等因素有關。
全球變暖過程中,季節性波動減弱,中高緯區域天氣波動(尤其是在冷季)也普遍減弱,對應冬季寒潮減弱,極端低溫事件減少,冬春季大風、沙塵暴也有減少趨勢;而中低緯區域夏季天氣波動有變短變強的傾向,夏季局部對流性天氣增強,強降水、高溫等天氣增多。氣候變暖正在通過影響一些極端天氣或氣候極值的強度和頻率,改變自然災害發生發展規律,從而對人類生存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據統計,全球氣候變化及相關極端氣候事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在過去40年平均上升了10倍。
專家建議,在高溫天氣尤其午后高溫時段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對于老、弱、病、幼人群應采用必要防護措施;高溫條件下作業和白天需要長時間進行戶外露天作業的人員,應當采取必要措施進行防暑降溫;注意加強防范城市和森林防火,避免用電量過高、電力設備負載過大而引發的火災。
■鏈接
中央氣象臺高溫預警發布標準
橙色預警:過去48小時2個及以上省(區、市)大部地區持續出現最高氣溫達37℃及以上,且有成片達40℃及以上高溫天氣,預計未來48小時上述地區仍將持續出現最高氣溫為37℃及以上,且有成片40℃及以上的高溫天氣。
黃色預警:過去48小時2個及以上省(區、市)大部地區持續出現最高氣溫達37℃及以上,預計未來48小時上述地區仍將持續出現37℃及以上高溫天氣。
藍色預警:預計未來48小時4個及以上省(區、市)大部地區將持續出現最高氣溫為35℃及以上,且有成片達37℃及以上高溫天氣;或者已經出現并可能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