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本期專家: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馮偉民博士
我們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這并不是聳人聽聞的言論,而是“有科學依據的事實”。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馮偉民博士介紹,目前,來自各個國家的科學家都在對物種進行觀測和保護,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球已經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期,而且由于生物棲息地的流失和退化、外來物種入侵、氣候變化、資源過度開采、污染和野生動物疾病六大因素,造成了人類活動對地球的重大影響,加速了物種滅絕的速度。
“國外有科學家建議,現在人類已成為地球的主宰,不妨稱現在這個時代為‘人類世’,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類活動對地球物種的影響,”馮偉民說,我們現在仍然處于地球生物多樣性演變的歷史,而物種的滅絕大大提高也是一個客觀的事實。自從5.4億年前地球進入顯生宙以來,在生命進化過程中共發生過15次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有5次生物大滅絕,這樣的大滅絕延續的時間比較長,可能是幾十萬年或幾百萬年。至于第六次會延續多久,目前很難預測。
物種滅絕:一個并不可怕的概念
馮偉民介紹,從地球有生命起源至今已經38億年了,地球上的生物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單細胞到多細胞不斷進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有起伏的、不斷變化的軌跡,其中不乏生物滅絕的現象,有小規模的和大規模的,因此物種滅絕是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現象。
如果就單個物種來說,不同的物種擁有不同特性,有的物種擁有龐大的種群和廣泛的分布空間,生存率很強,能夠演化很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或許能夠躲避地球發生的各種災變,成為后續的物種主力軍。有的物種則對環境要求很高,一旦地球發生突變,他們應對能力很差。因此不同的物種演化的時間是不同的。
“往往那些不太適應環境的生物先滅絕,隨后會騰出廣闊的生態空間,給更具有發展潛力的生物生存和發展。滅絕是帶有悲劇性的,但對新生生物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物的基因就是在生和滅的不斷演變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馮偉民說,物種滅絕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既跟地球內部系統的氣候變化或自然災變有關,也可能作為太陽系的一部分,跟地球跟太陽的角度、地球軌跡的變動和軸心的變化有關,也可能跟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有關。有研究表明,在過去的5.4億年里,每隔6200萬年地球就會經歷一次大的物種滅絕,這就和太陽系偏離銀河系中心的周期性規律發生了巧合。此外,每250萬年哺乳動物會經歷一次大滅絕,這種變化和地球軌道的變動和軸心變化的重合的變動周期有關。
過去5次大的滅絕既有地外因素也有地內因素,如隕石撞擊、海平面降低、火山噴發等。這些生物的重大滅絕無一例外是由一系列因素綜合造成的,同時也跟生物本身在進化過程中不適應環境自身的生理狀況變化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