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速度:遠遠超過安全界限百萬分之十
“科學界有這樣一種估算的標準,保證物種滅絕的速率保持在適度的比例,比較合理的是100萬分之一,不要超過100萬分之10,這是一個臨界點,”馮偉民說,“但是根據已經披露的數據,現在物種滅絕的速率相對于過去五次滅絕的化石記錄而言,提高了100—1000倍,大大超過了臨界點,產生的后果極其嚴重,是很恐怖的。”
“一塊化石的背后大約代表了一萬個生物個體”,顯然化石記錄不能完整反映生物種類滅絕的速度,但綜合全球近年來統計的數據仍能清楚地表明,物種滅絕的速度“前所未有”。根據化石記錄,無脊椎動物的平均生存時間,從源起到滅亡,據估計大約是500萬年到1000萬年,哺乳動物的生命周期則快得多,通常是100萬年到200萬年間。科學家表示“正常的物種滅絕速率”應該是一個物種存活100萬年,即一年滅絕的物種為10—25個之間,而現在物種滅絕的速度預計是正常速度100—1000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對物種滅絕速度進行了估測,認為當今地球每小時就有3種生物滅絕,也就是一天滅絕72種生物,一年26280種。也許物種滅絕的確切速率難以計算,但科學家的研究證明,大多數生物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列出了具有權威性的瀕危動物“紅色名單”,同時該組織估計全球大約有16300種動植物物種已經處在滅絕的邊緣,41000多種生物則受到生存的威脅。該組織還表示全球1/8的鳥類,1/3的兩棲動物,1/5是哺乳動物,1/4是珊瑚類以及1/2的海龜類處于危險之中,70%的植物也處于不同程度的危險之中。
原因:人類活動是主要影響
“過去五次的生物滅絕無一例外都是自然界主導的,而全球的統計數據顯示,人類正成為此次物種滅絕的主導。”馮偉民說,盡管我們現在好像感覺不出來,但如果看一下南美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過去生物多樣性保持比較好的地區的變化,就會發現由于環境變化、極端氣候增多對當地物種造成的驚人變化,這種變化顯然是令人感到恐怖的。
200—300年前,人類工業化的社會發展進程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高,地球人口不斷增加,人類活動范圍越來越大,而大量砍伐森林,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給地球造成很大創傷。馮偉民介紹,最近幾年感受到的極端氣候情況,大都與人類活動有非常大的關系。
美國杜克大學著名生物學家斯圖亞特·皮姆認為,如果物種以這樣的速度減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種將會滅絕或瀕臨滅絕。而更為可怕的是,新物種的產生需要很長時間和大量空間,但是現在到處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環境越來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進化的環境和條件,物種在不斷地自然死亡,卻很難有新的物種產生。大量生物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中消失,卻很難像前五次那樣產生新的物種,地球生態系統遠比想象的脆弱,當它損害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人類賴以生存的體系崩潰。
補救措施:保持生物多樣性
“要使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保持一種平衡狀態,適應人類的發展,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人類本身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控制人類自身人口的增長,同時進行有效有序合理的生產方式。”馮偉民說,要想把物種滅絕的速率控制到一定范圍內,必須要充分意識到,過往的生產方式盡管能夠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我們現在的地球鳥語花香,這和過去的環境是截然不同的,生命在進化過程中不斷改造著地球表面,地球環境現在呈現的多樣性,是經歷了無數災變以后不斷演化的結果。”在馮偉民看來,不僅是科學家,所有人都應該了解地球環境演變的歷史和生物多樣性的發展過程,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轉變生產方式或許是拯救地球最重要的方法,建設一種資源發展和經濟發展保持雙贏的生產方式才是當務之急。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我們會找到新的觀念、生產方式和經濟運作理念嗎?
■五次物種大滅絕
奧陶紀-志留紀之交大滅絕
時間:4.39億年前
原因:全球氣候變化
后果:約有100個科的生物滅絕
晚泥盆紀弗拉斯期-法門期之交大滅絕
時間:3.67億年前
原因:氣候變冷,淺水中含氧量下降
后果:70%物種消失,海洋中無脊椎動物損失慘重
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大滅絕
時間:2.5億年前
原因:氣候變化或天體撞擊
后果:物種數減少90%以上
三疊紀-侏羅紀之交大滅絕
時間:2.08億年前
原因:起因不詳
后果:滅絕程度相對較小,恐龍崛起
白堊紀-第三紀之交大滅絕
時間:6500萬年前
原因:小行星或彗星墜落地球
后果:統治地球的恐龍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