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將推動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新突破
上世紀80年代,在日內瓦聯合國知識產權總部各個國家代表自己知識產權的展臺上,美國人展出的是一塊月球巖石,蘇聯人展出的是加加林的照片,而中國展出的一個景泰藍花瓶。
當時來到這里參觀的中國青年學者葉培建被深深震撼了。
在今天,什么最能代表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航天技術無疑是重要的特征之一。
如今,葉培建已成為中國繞月探測工程衛星系統的總指揮兼總設計師。他說,耗資256億美元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使美國建立和完善了龐大的航天工業體系,支撐起整個美國近十余年的經濟和技術的高速發展。從阿波羅計劃中派生出了大約3000種應用技術成果。
我國目前已經擁有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長征系列火箭,發展了通信、氣象、對地觀測、定位導航、科學實踐、返回式、小衛星等7大系列應用衛星,發射了4艘無人飛船和兩艘載人飛船,將3名航天員送上了太空。
探月工程立項后,數千人的研制大軍投入其中,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層以上骨干的平均年齡僅35歲左右。“通過探月,培養一支出色的隊伍,這是中國航天事業未來的希望之所在。”孫家棟為此特別欣慰。
探月工程中需要突破遠距離數據傳輸、人工智能、自動化加工、空間核電源等一系列關鍵新技術,涉及到諸多新領域,這些新突破又將推動一大批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發展。
2006年2月,《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正式將繞月工程列為16項重大專項工程之一。
如今,開發和利用空間的能力與成果,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嫦娥一號衛星即將發射的消息傳出后,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而隨著工程的進展,必將進一步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促進全社會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