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0日電(記者安蓓、張藝)世界銀行日前出版新書指出,中國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需要改革政府財政來滿足經濟和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
世界銀行出版的新書《中國的公共財政:推動改革增長,構建和諧社會》指出,中國在過去10年保持了9%左右的年增長率,使得貧困人口的比例從60%降低到目前的10%以下。但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時也增加了收入和基本服務機會的不平等,加大了對自然資源的壓力。在“十一五”規劃中,中國政府謀求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把重點從一味追求增長速度轉變到更加平衡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上,這要求加強公共財政。
在這本書中,政策制定者和學者們探討了公共財政的許多方面,包括財政改革和財政收入分配、財政轉移、公共服務提供,以及保持增長和解決不平等問題。財政部原副部長、現任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樓繼偉和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王水林擔任這本書的主編。
在公共服務方面,作者們呼吁政府的角色從控制者和唯一提供者向設計師、協調人和質量保證人轉變。該書提出,中國要擴大和改善教育、培訓和再培訓體系,將需要6%至9%的GDP投入,這超出了政府財政的范疇。要填補這個資金缺口,就需要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利用多條途徑來發掘財政資源。
作者們承認中國近年來的資源密集型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探討了怎樣將中長期增長和企業競爭力與創新和技術能力相掛鉤。這要求更好地配置和監測直接公共研發活動,還需要有支持私營部門研發活動的可行方式。
對于中國目前實施的一些扶貧政策措施,例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計劃,作者們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由此可以建立一個保留市場激勵機制的全面社會保險體系。此外,作者們認為,保障機會平等,包括教育、醫療、信貸和關于公共物品的決策機會平等,對于幫助人民充分實現其經濟潛力是十分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