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日巴
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著名高僧、密宗修行大師。出生于芒域貢塘地區(今日喀則地區吉隆縣)。本名米拉日巴·脫巴噶,法名協巴多吉。原屬瓊波家族,自祖父定居貢塘后,稱米拉家族,先祖為寧瑪派信徒。幼時喪父,成年后,習苯教咒術,后改宗佛教。1077年赴藏絨的拉爾地方(今仁布縣境內),向寧瑪派榮敦拉迦大師求法,習“大圓滿正法”。后經引薦到洛扎向瑪爾巴譯師求法,7年后學得瑪爾巴的全部教法。1084年返鄉,隱居吉隆、聶拉木附近深山洞穴坐靜,潛心苦修那若巴密宗教義及瑜伽的“拙火定”等秘密真言9年,最后獲得“正果”,領悟了所學之各種教法。米拉日巴習受密法,注重實際修持,以苦修著稱。一生為弘揚佛教教義,遍游西藏各地,收徒傳法,擴大噶舉派勢力。其弟子有塔布拉杰、熱瓊巴、色邊日巴、吉熱日巴、止貢日巴等。他曾在岡底斯山與苯教首領“斗法”獲勝。晚年聲望很高,施主與追隨弟子更多。他的傳教方法獨特,常以歌唱教授門徒。15世紀噶舉派高僧桑結堅贊編輯完成了《米拉日巴道歌集》,共500余首,刻版印刷,流傳于世。“道歌”雖屬佛教內容,但寫人敘事多采取比喻手法,文字清新流暢,對話生動雋永,對后世藏族詩歌發展產生過影響,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此外,桑結堅贊還著有《米拉日巴傳》文學作品,在藏族地區廣為流傳,曾有漢文的節譯本和蒙古文譯本。該書在國際上也為眾多研究藏族歷史、文化、宗教的學者和專家所矚目,被翻譯成英、法、日等文字出版,成為有世界影響的藏族文學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