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l id="osqis"><acronym id="osqis"></acronym></dl><li id="osqis"><source id="osqis"></source></li>
  • <code id="osqis"><xmp id="osqis"></xmp></code>
  • <li id="osqis"></li>
    首 頁 要聞 圖片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數據庫/周刊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內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好轉 濟南回未能及時隔離同車者 -未來中國沿海海平面將加速上升 首架中國造空客A320飛機下線 -揭內幕:房產買賣"手段"對頭可省出首付錢 眾開發商將掀開工潮 -20部委出臺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多所重點大學減招本地生源 -王老吉稱"夏枯草"成分曾在衛生部備案 加多寶集團掏出"免死牌" -國土部"松綁"工業用地 用途不同折扣不一 城市土地成交量上升 -商務部賦予7家企業成品油批發經營資格 專家:國內油價應會上調 -能源局: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正研究制定 紡企熱盼振興規劃落地 -紐交所欲成滬國際板第一股 外資套現中資銀行股 美銀大賺420億 -美議員再提人民幣議案 欲給我產品加關稅 索羅斯羅杰斯唱空美元
    首頁>>西藏民族服飾>>藏族服飾地域特色
    嘉絨藏族服飾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5 月 1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二、嘉絨藏族傳統服飾變遷的原因

    一般來說,文化變遷往往是由外部刺激和文化內部的發展而引起的,這兩個方面經常是同時或先后發生并相互作用的。具體分析嘉絨傳統服飾變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傳播

    根據文化人類學的傳播理論,傳播造成文化變異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接觸傳播,即不同族群文化間依據地理位置的接近,借助于文化或經濟的媒介將一種或幾種文化因子從一地向四周傳遞,這種變化在短時間內不顯著,先總是由局部變化開始,然后逐漸加強向外滲透;一種是遷移傳播,由擁有這種文化的個人或群體遷移,將該文化從一地傳播到另一地,其特點是變化快、影響大。嘉絨服飾的變遷不僅有緩慢的接觸融合,也有快速變化的遷移型傳播。第一,嘉絨地區自古就是民族遷徙的走廊。在漫長的部族演進過程中古代夷系和氐羌先民等形成了樸素的、實用的服裝和裝飾風格,相互問得到了初步交流。第二,吐蕃東進對諸羌部落進行了長達200余年軍事征服和政治統治,使他們在相當程度上受到吐蕃文化的同化。但這種融合由于遠離藏族文化核心區,處于勢力比較薄弱的邊緣地帶,“吐蕃并沒有徹底征服嘉良夷,使其保存了自己的一些獨特的語言和風俗習慣,形成一種被藏族同化而未全化,與藏族融合而未全合的民族特殊區域”[13],故而嘉絨服飾既有吐蕃文化因子又保留了自身服飾文化特點。第三,漢文化的影響,早在秦漢時期,這個地區就與中原建立了臣屬關系。唐以后,政治經濟聯系更為密切和廣泛。清代以來,漢族人口大量遷入,逐漸形成漢藏羌雜居地區,嘉絨服飾開始漢化,“男子衣服與漢人同,惟女人裝束頭部與西番相似”[14],漢族服飾逐步在嘉絨地區得到普及和流傳。第四,與周圍異族或族群的聯系。唐以后,漢、藏、羌民族格局基本形成,各民族服飾在長期交往接觸中互相滲融并加以發展。黑水、馬爾康等與安多牧區相鄰的嘉絨服飾則帶有牧區服飾的特點,顯得寬大、結實。鄰近羌的地區,如汶川一帶的嘉絨服飾樣式與羌族的差不多,色彩喜用大面積的藍色,衣襟邊緣鑲以寬邊等。

    簡言之,嘉絨服飾變遷過程中兩個重要時期皆緣于外來文化的傳播和影響,即吐蕃與中原漢文化。吐蕃文化的傳播始于吐蕃的統治時期,大批將士駐留在嘉絨地區,與當地諸羌居民相雜處,并在以后相當長時間內彼此相互依存、融合發展,從而使嘉絨服飾與藏族主體服飾之間具有某種一致性。嘉絨能夠吸納藏族服飾文化因子而呈現“藏”化,其原因有:(1)相似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發展背景。(2)自吐蕃建立以來,嘉絨地區以經濟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為基礎的社會形態和結構與吐蕃是相同的。(3)共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形成了共同的社會文化心態、價值觀以及審美情趣。中原文化的影響導致嘉絨服飾發生重大變遷是清朝改土歸流以后。如前述,清朝為了加強統治,實行大規模移民屯田,內地先進文化、風俗習慣也隨之傳入,在此后的100年間嘉絨傳統服飾發生了較大變化,不過,這種變化經歷了強制變革到主動接受的過程。以上兩個不同時期的服飾變遷都與外來民族人口的大量移入有關。外來文化相對于嘉絨來說處于強勢地位,正如伍茲所說“接觸本身可能導致文化的分化,特別是在征服狀態下,一個民族統治另一個民族的時候更是這樣”[15]。這種文化借取主要表現為經濟不發達地區向經濟發展地區文化的吸收和采納,而反向的借取不明顯。

    2、社會制度變革與轉型

    變遷是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但這并不否認在歷史的某一具體時期,文化又可以是均衡穩定的,它的傳承特征明顯于變遷特性。民族服飾傳承基礎是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相對封閉的環境和嚴格的階級差別。眾所周知,服飾具有調適其社會內部的人際關系、階級分層等社會功能,在階級社會服飾具有階級性。嘉絨社會是世襲的封建領主制(土司制),社會內部等級森嚴,表現在服飾裝扮上有著嚴格的規范,服裝樣式是沒多大差別的,主要差別為材質和佩飾的不同[16]。這些服飾習俗規定著人們的服飾行為并深入到心理,成為制約服飾發展的力量,而服飾的變異往往首先出現在統治階層服飾的改變,所以,當環境發生變化,最大利益代表者首先作出反應,服飾便開始發生變化,然后再影響到這一民族的更多數量的群眾。另一方面,這種領主制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限制了與外界接觸。因此,元明及清初時期,土司制度的延續一定意義上體現了服飾均衡穩定的特點。清代改土歸流以后。社會形態結構發生變化(雖然保留了土司制度的內容),使得地主經濟得到發展,改變了過去單一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生產方式,農民獲得了一定的自由,同時,漢、回等民族的大量加入,促進了商業、手工業的發展,社會階層復雜化了。在這種情況下,漢、羌、回等民族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促進了嘉絨服飾文化的變遷,文化強制的社會功能開始減弱或變得中性,而審美的功能則突現出來,隨之著裝習慣和心理也跟著發生變化。

    現代嘉絨服飾的興起,是現代生活方式和旅游業經濟博弈的結果。隨著嘉絨地區交通條件改善、價值觀念的更新,人們與外界接觸和溝通日益頻繁,除農牧經濟之外還兼營多種經營,其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現代化。這種變化對嘉絨藏族服飾影響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生活空間的擴展和傳統生活方式的變化使得服飾作為族群之間以及個人在社區環境中的區示性等社會功能逐漸弱化乃至喪失。傳統服飾質料厚重、結構繁復顯然已不能適應現代生活的要求,“不方便做事”、“不舒服”常常成為不穿傳統服飾的緣由。由于漢裝輕便、省事、時尚,款式多樣,符合人們審美愿望和求異心理,因而受到青年人的廣泛喜愛。然而,20世紀80年代后,旅游產業不斷升溫,旅游業給當地帶來了經濟效益,同時也帶來了人們對本土文化的重新認識,那里的人們又重新穿戴嘉絨傳統服飾。嘉絨服飾典雅大方、款式獨特,自然成為一道亮麗的文化景觀。在有游客聚集的景點,幾乎都有租服裝照相的攤點。不僅如此,嘉絨服飾作為寶貴的文化資源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服飾相應出現了一些變化,服裝質料更加現代多樣、結構變得簡約而方便,服飾搭配也更隨意,穿著時有的只在外面套上嘉絨標志性的“三片”(頭帕、前后圍各一片)。當然,服裝的選擇與所從事的工作直接關聯。另外,在特定的場域,如婚慶儀式、節日活動中的盛裝,表達的是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因此,與日常裝相比盛裝變化更為緩慢。在旅游景區,傳統服飾雖然也是一種文化表達,但展示的內容和形式卻“符號化”了,讓游客感受到的是一種變異的“異文化”,而非原生態的服飾文化。

    3、經濟發展水平

    服飾作為一種物質文化,直接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嘉絨地區歷來屬于邊徼之地,長期以來,嘉絨地區部落林立,互不統屬,相互間紛爭、兼并時有發生。雖然地理位置處于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過渡的邊緣,但仍屬深山峽谷,氣候寒冷,自然條件艱苦,加上交通不便,就造成相對封閉的自然和社會環境,致使社會發展緩慢。川西藏漢貿易雖有上千年歷史,但川西北藏區社會發展緩慢,生產技術落后,生產水平不高,加上手工業尚未從農牧業中分離出來,自然經濟占著主導地位,因此產品交換仍不能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而嘉絨服飾之所以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隨著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業經濟進一步繁榮,嘉絨服飾在衣料、服裝結構以及裝飾上出現了一些變化。經濟水平的提升促進了服飾功能從實用向審美的轉變。由“褚巴毪衫”到錦衣布袍以及服飾制作上傳統手工業被現代工業生產所取代,發式從挽髻到辮發戴頭帕的變異,以及跣足到穿草鞋、布鞋、皮鞋的變遷,嘉絨藏族服飾中異質文化因子慢慢消失,都與經濟發展分不開。

    三、結 語

    嘉絨藏族服飾是一種文化符號。從其整個歷史變遷的過程來看,均衡穩定是相對的,而發展變化是絕對的,嘉絨服飾在遠古時代變遷徐緩,相對穩定,到了近代以后,服飾變遷的進程明顯加快。

    從文化地理學的角度來說。嘉絨由于處于文化邊緣地帶,因此自身文化豐富且具多元文化特點,在文化的選擇上也具有相對的開放性。嘉絨服飾的變遷過程本身即是一個漢藏文化滲透融合的過程。服飾的變遷相對于歷史長河來說是徐緩的,但就某一歷史時段來說也存在快速的變革。當外來文化以其顯著的優越性或政權的強制性輻射和覆蓋該一族群文化時,文化變遷表現為劇烈的變化,在這樣的物質經濟和文化背景下,服飾首先發生變革,這是文化變遷中的普遍現象。從此意義說,物質生活的服飾又是民族文化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

    總而言之,嘉絨藏族傳統服飾的現代化是不可避免的,其服飾的創新和變革既是必然的選擇,同時也應是適應社會變化的主動接受。

    [參考文獻]

    [1]康巴.嘉絨藏族族源探索[A].嘉絨史料集[C].

    [2]馮漢驥,童恩正.岷江上游的石棺葬[J].考古學報,1973,(2).

    [3]范嘩.后漢書·冉駹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5:2858.

    [4]德吉卓嘎.試論嘉絨藏族的族源[J].西藏研究,2004,(2).

    [5]戴平.中國民族服飾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

    [6]陳汛舟.略論歷史上川西北地區的藏漢貿易[J].中國藏學(漢文版),1990,(3).

    [7][8]丁世良,趙放.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西南卷上)[G].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

    [9]嘉慶四川通志[M].成都:巴蜀書社影印本,1984.

    [10]凌立.丹巴嘉絨藏族的民俗文化概述[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0,(4).

     [11]西南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嘉絨藏族調查材料[Z].1984.

    [12]申鴻.川西嘉絨藏族服飾審美與歷史文化研究[M].2005.

    [13]格勒.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話[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136.

    [14]馮克書.理番縣視察述要[A].李濤等.嘉絨藏族研究一資料叢編[C].四川藏學研究所,1995.

    [15](美)克萊德.M伍茲著,何瑞福譯,文化變遷[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36.

    [16]小金縣結思鄉社會調查[A].四川省編輯組.四川省阿壩州藏族社會歷史調查[c].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5.

    [收稿日期]2006-11-26

    [基金項目]四川師范大學2006年校級重點項目“川西北羌藏服飾藝術審美與歷史文化研究”(編號:06wk003)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李玉琴(1970-),女,四川溫江人,四川師范大學副研究員、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藏族服飾文化研究。 (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來源: 西藏研究)

     

    來源: 中國西藏信息中心
       上一頁   1   2  



    相關文章:
    舟曲藏族服飾
    羊卓藏族服飾
    藏族服飾---藏靴藏帽
    藏族服飾的審美情趣
    西藏婦女服飾中的宗教意蘊
    藏族服飾的地域性差異
    西藏貴族服飾
    西藏民族服飾介紹
    西藏男性服飾
    西藏女性服飾
    圖片新聞:
    工信部緊急發布鋼鐵"限產令"遏制產能過剩 限產鎖定中小鋼企
    中國多省市醞釀水價上調 水價調整成大勢所趨
    更多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吊妞视频在线|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 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精品伊人久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天天摸天天看天天做天天爽| 你懂的在线视频网站| 爆乳少妇在办公室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激情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成人18视频日本|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品| 全黄大全大色全免费大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www| 麻豆安全免费网址入口| 成年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亚州无吗黄瓜视频有直播的不| 波多野结衣影视作品|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可播放的免费男男videos不卡| 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五月婷婷六月天| 1111图片区小说区欧洲区| 好男人手机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视频|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tom39你们会回来感谢我的|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青娱极品盛宴国产一区| 免费a级黄色片| 国产羞羞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