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來,我國部分地區遭洪災襲擊,這些地區的多處文物保護單位也未能幸免,遭受了重大損失。
今年6月下旬以來,安徽省普降大暴雨,皖南山區山洪爆發,淮河流域降雨量最大,出現了1954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強降雨和洪水使安徽省沿淮、淮北及皖南等大部分地區受到嚴重危害,相關地區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據初步統計,該省共有1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0余處市、縣級文保單位受災,總損失超過3000萬元。
在安徽省受災的15處全國重點文物單位中,鳳陽縣明中都皇故城及皇陵受災較嚴重, 皇城午門城臺正在維修的東觀城墻倒塌30余米,西觀墻體出現大裂縫,亟待搶修加固。西華門城臺滲漏嚴重,雨水直接由頂部夯土券頂滲漏,城墻多處脹裂?;柿晟竦朗窠輹r間過長,突遇高溫風化嚴重,外金水橋橋面被沖毀,橋墩歪斜成危橋,環陵路有近1500米浸泡在水中達3天,損壞路面2400平方米,圍墻南側和西側琉璃瓦被沖壞長達500米,因水造成危墻300米。壽縣古城墻現有2800米長的城墻浸泡在水中,泊岸被沖毀近20米,東門和北門滲漏十分嚴重,東門已封閉。此外,六安市獨山革命舊址、安豐塘孫公祠屋面和碑廊等多處文物單位,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
近段時間,重慶遭受了115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災害,山洪和泥石流頻發,大量文物設施設備受到重創,全市共有1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7個文博單位受災,直接損失3600多萬元。7月17日上午10時許,在經受了瓢潑大雨數小時的沖擊后,重慶歌樂山泥石流傾瀉而下,渣滓洞、白公館又遭受了毀滅性的重創,被迫閉館。
由于這次暴雨災害持續時間長,襲擊面廣,重慶各區縣文物單位頻頻告急。合川釣魚城遺址多處城墻因山體位移而坍塌,墻體開裂,上山道路交通阻斷;大足寶頂山摩崖造像文物區排水管網、溝渠損毀,千手觀音等受保護建筑滲漏水嚴重;云陽張桓侯廟瓦面出現多處漏雨,結義樓、助風亭、望云軒等古建筑內遭受雨水浸濕,至使彩繪脫落,木結構霉變;奉節白帝城南面靠長江海拔190米至200米處出現了200平方米見方的滑坡,墻體出現裂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出現多處滲水。
湖北省文物受損情況也比較嚴重,全省有多個縣市的文物因洪災受損。其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荊門市、襄樊市和陽新縣等地受災情況比較嚴重。全國重點文保單位襄陽古城墻墻體有3處裂縫,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現象。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荊州古城墻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損壞;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李氏莊園、湘鄂西革命舊址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京山八字門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司令部駐地舊址等處房屋坍塌;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鐘祥文峰塔,由于大雨造成山體滑坡致塔體傾斜,有坍塌的危險。
災情發生后,各地積極采取措施,并積極部署災后重建工作。安徽省文物局一方面深入到受災一線調研、指導文物抗災,一方面及時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措施,切實做好文物的搶救、保護工作,并及時統計上報受災情況。重慶市委、市政府對各地文物受災情況非常重視,立即組織了抗災救災工作。重慶市委書記汪洋親臨重災單位指揮救災。社會各界積極捐資支援受災文物單位災后復建。截至7月24日,重慶歌樂山渣滓洞、白公館等重點文保單位已獲各界捐款1400多萬元。日前,國家文物局派出的工作組已抵達重慶,幫助開展受災文物搶救工作,力爭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劉修兵 劉聰 郭道榮 戴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