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大學生——”“甚至研究生——”“甚至教師——”“甚至博導——”“寫出字來沒法看!”
日前,周有光、許嘉璐、歐陽中石等學者圍坐一堂,在“漢字?書法?文化高層論壇”上,談及當前漢字書寫的窘況,似乎都有些激動。
在電腦普及的情況下,“寫一手好字”還有沒有必要?“書寫”對人的文化性格養成會起到何種作用?如何提高現代人的書寫意識和技能?在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中國教育學會、首都師范大學共同主辦的“漢字?書法?文化高層論壇”上,眾學者圍繞這些話題展開了討論。
“全民書寫水平下降”不容忽視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回憶起自己上大學時的情況,“連學校辦事員書寫的通知都非常漂亮”——到文化、教育部門做事,“寫好字”是最基本的一個條件。但在電腦、手機和西方文化觀念的沖擊下,提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少了。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認為,目前我國書法教育淡化,全民寫字水平下降,對文字的感知、欣賞能力也在下降,這對提高人才素質、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極為不利。文化部教育司副司長吳開英則對當代書法領域的浮躁之風提出了尖銳批評,他指出一些書法家沒有擔負起社會責任也是全民書寫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專家們指出,在現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們已不滿足于一般的“漢字是文化”、“書法是文化”的表述,而是需要深入地探討“漢字文化”、“書法文化”的內涵、特質;需要從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上探討漢字與書法在中國文化大系統中的地位與價值、漢字和書法與中國文化中的其他文化形態之間的關系;需要在對中國的漢字和書法的文化性質深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促進中國漢字教育和書法教育的健康發展,促進漢字與書法方面的學科建設,促進漢字文化與書法文化的深入研究,擴大漢字文化、書法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
但是,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拒絕書寫”的現狀,會不會讓“漢字?書法?文化”的命題變得薄如蟬翼?
“寫字應該是小學生的必修課”
許嘉璐認為,書寫對一個人的文化養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文化注重規范,強調“禮”,寫字的規范就是“禮”。由漢字衍生出的書法,對人的性格培養具有獨到的作用。因此,“寫字應該是小學生的必修課”。
許嘉璐說,文字本身是中華文化的最重要載體,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由漢字發展出的書法,又形成了一種文化的形態。這種文化的形態是中國特有的。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更是強調:講中國文化史,不能忘記了中國的茶;學中國文化,就離不開中國書法。
學者們指出,應在中小學開設寫字課、書法課,讓更多的孩子喜愛寫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硬筆書法比毛筆書法更重要。”
為了讓更多的中小學生接觸書法,中國書法家協會做了很多工作。中國書協副主席趙長青說,中國書法家協會通過捐建蘭亭小學和中學,不斷擴大書法的影響,力圖在中小學生中起到普及書法的作用。中國書協與中國教育協會聯合開展的“從小寫好中國字,長大做好中國人”活動,也在部分中小學生中引起反響。據介紹,廣東省、海南省等地區已在中小學生中開設了書法課。
“我們應該保持中國書法的樸實風格”
北京大學教授、語言文字學家高明指出,現在仍在使用的古文字唯有漢字,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歷史。中國文化、文字、書法應該推向世界:“文化建設是我們的責任”。
許嘉璐直言,當今人文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中國學者還少有話語權。“儒學,佛學,道家之學,頂尖的學者群里沒有一個中國人。”而改變這一狀況,振興中華文化,只能“就有望于來者”。
同時,日益增多的國際交流也為中國書法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精通外語,最好是兩門以上——要想成為國際性的人才,把中國文化帶出去,必須精通外語,可以用外語講書法,可以用外語寫書法論文。”許嘉璐反問道:“你來個書法家,我還得給你配一個翻譯,翻譯一小時需要三百歐元,誰出啊?”
許嘉璐告誡文字、書法工作者:“不住象牙塔,不做概念蟲,不鉆牛角尖,不靠怪誕紅。”中國書法“沒那么多閃光片,就是樸樸實實的麻布衣服,天生自然。我們應該保持它的樸實風格。”(蔡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