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運動是國民黨發展史上重要的轉折點
改造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制定常務制度,使黨的動作走上程序化道路。《本黨改造綱要》規定,國民黨各級干部要改正側重于個人領導的習氣,實行原則領導、一元化領導和民主領導。要“組織決定政策,以政策領導政治”?!包h員應參加組織活動,遵守黨的紀律,服從黨的命令,執行黨的決議?!迸c此相適應,還規定黨的紀律以及對黨員違紀行為的懲處辦法。在黨政關系上,也制定了相應的制度,規定改變過去“黨直接領導政府”的方式,實行以主義制定政策,透過“民意機關在政府服務之黨員,依法定程序構成法令與政令”。“黨對于政府及民意機關中服務之黨員,應從政策上領導,而不得對其法定職權予以干涉”。同時也規定,在中央民間機關中建立黨團或黨部,政策制定前,應由黨團討論,政府決策有關問題,均須提政治小組討論,“以增進黨政聯系并謀貫徹本黨有關政治決策諸問題”。
國民黨在進行自身改造的同時,還把廣泛進行社會調查,開展青、工、農、婦運動作為改造的重要內容,在開展上述諸方面活動時,強調要執行“群眾路線”,黨員與工、農在生活上一致,要打破“關門作風”克服“個人主義、官僚主義、幫派關系”,“刻苦勤奮,深入下層”,“團結群眾,教育群眾,影響群眾,信賴群眾”,“工作為群眾表率”,“應持服務精神”。
為了保持對軍人的嚴密控制,國民黨軍隊中重建了“政治工作部”。蔣介石認為,沒有政工人員,對軍官就沒有監督和檢查,于是什么樣的貪污腐敗的事情都發生了。
為了總結國民黨“改造”運動的成果和進一步確立蔣氏父子權力核心地位,1952年10月10日至20日,國民黨第七次代表大會在臺北陽明山召開,“七大”選出32名中央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及16名候補中央委員,根據蔣介石提名,通過48人為中央評議委員。11月1日,“中央委員會”和“中央改造委員會”舉行交接典禮,宣告國民黨“改造”運動結束。
綜上所述,《騰飛中國》的這期節目認為,國民黨“改造”整頓了國民黨各級組織,實行了一些新的措施和制度,加強了黨組織對黨員的約束力,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官員,促進了領導層的新陳代謝,使國民黨的組織狀況和工作作風都較大陸時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也確實提高了國民黨的執政能力。這些,不但對于國民黨退臺初期的混亂政局起了一定的穩定作用,同時,對臺灣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促進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民黨“改造”運動成了國民黨發展史上起死回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