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級以上市黨委、人民政府,各縣(市、區)黨委、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單位,省各人民團體,中直駐粵各單位:
現將《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0年7月23日
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
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根本要求,是我省努力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省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特別是通過實施建設文化大省戰略,文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動力。但是,當前我省文化發展水平總體上仍落后于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步伐,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
今后10年,是廣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也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階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國內文化競爭和文化與經濟加速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文化建設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養、促進社會和諧、推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進文化建設,實現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為此,特制定《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
本綱要所指的文化建設,主要包括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業、精神文明建設、社科理論、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網絡新興媒體和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教育、科技、體育、旅游、衛生均已制定專項規劃,不納入本綱要規劃之列。
一、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二、培育提高全社會文化素養,提升廣東文化形象
三、構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四、促進文化產業集聚發展,打造戰略性新興文化產業
五、提高現代文化傳播能力,增強廣東文化輻射力
六、調動全社會積極性,形成參與文化建設強大合力
七、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構筑文化人才高地
八、組織政策保障
附件:廣東文化強省建設十項工程附件
一、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按照黨的十七大關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總體部署,認真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對文化發展的要求,樹立新的文化發展理念,大力弘揚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時代文化精神,探索文化科學發展方式,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形成文化事業強、文化產業強、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強、文化形象好的文化優勢,為廣東努力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二)方針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建設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切實改善文化民生,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提高人的文明素質。
——堅持協調發展。實現重點突破與均衡發展相結合,大力推進區域、城鄉文化建設協調發展,形成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文化發展新格局。促進文化與經濟、科技相融合,提高創新能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堅持全民參與。建立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統一、多層次、多元化的文化建設管理體制,最大限度激發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熱情,努力形成多方共建的強大合力。
——堅持“雙百”方針。遵循文化發展規律,營造文化發展寬松環境,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嶺南優秀歷史文化與吸收外來文明成果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各種學術觀點、藝術流派和文化業態不斷豐富發展,形成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良好局面。
——堅持開放創新。繼續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改革開放,勇于破除制約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廣泛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文化建設經驗和優秀文化發展成果,轉變文化發展方式,增強文化發展活力,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三)戰略定位和總體布局。
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達到與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文化發展水平,把廣東建設成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文化中心、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排頭兵、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主力省、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生力軍及率先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示范區。
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全面推進各項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繁榮發展文學藝術。鞏固影視、動漫、音樂、攝影、美術創作在全國的優勢地位,推動文學、戲劇、舞蹈、曲藝、雜技、書法等躋身國內先進行列,著力培育引領時代潮流的名家大師,涌現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廣泛影響的優秀文藝作品,推動群眾文化的活躍開展,打造文藝粵軍。
——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堅持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相結合,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優長學科、特色學科建設,推動科研創新平臺建設,培育理論學術精品,造就高素質的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建設學術強省。
——做大做強新聞出版業。鞏固提高黨報黨刊、廣播電視、重點新聞網站在多元傳播格局中的優勢地位,加快網絡媒體和數字出版業發展,促進網絡文化健康繁榮,建設國際性新聞傳播平臺,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傳媒集團,建設傳媒強省。
堅持全省文化發展統籌安排,打破按行政區域和行業部門配置資源的現狀,進行整體規劃和科學布局。
——廣州、深圳市要發揮中心城市的文化引領和輻射作用,重點發展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文化傳媒集團,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標志性文化設施和文化服務平臺,努力建設成為帶動全省、輻射全國、影響東南亞的文化自主創新中心、區域文化中心和國際文化名城。
——珠三角其他地區要結合加快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促進珠三角文化發展一體化,做大做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國內一流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產業集群,培育一批文化知名品牌,創辦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拓展粵港澳臺文化交流合作,文化發展處于全國先進水平。
——粵東西北地區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重點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形成文化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與珠三角地區文化建設優勢互補的文化發展新格局。
(四)發展目標。
到2020年,形成特色鮮明的嶺南文化和現代開放型文化體系,文化在綜合實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時代文化精神更加彰顯,文化凝聚力、競爭力、創新力、輻射力顯著增強,各項主要文化指標居全國前列,努力樹立廣東文化事業發達、文化產業強大、文化生活豐富、思想品德高尚、文化氛圍濃郁、精神家園和諧的文化形象。
一是建立和完善具有時代特征和實踐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培育現代人文精神,建設廣東和諧文化和現代文明社會,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示范區。
二是建立和完善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到2015年,實現全省基層文化設施全覆蓋,其中珠三角地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建成“十里文化圈”,人民群眾文化權益得到充分保障,成為全國公共文化建設示范區。
三是建立和完善產業結構合理、產業布局科學、產業發展集聚、產業競爭高端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文化產業總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大大提高。今后10年,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實現年均增長12%以上。到2015年,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超過4500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65%.到2020年,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超過8000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文化產業成為我省的重要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廣東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創意產業中心。
四是建立和完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文化傳播體系,傳播渠道不斷拓展,傳播技術和內容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傳播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華南現代文化傳播中心和全國對外文化交流樞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