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雞蛋價格用消費者的話來說就是“一天一變”,一斤雞蛋的市場售價由去年2元多,一路攀升,七八月份達到歷史最高點4.2元。然而從10月開始,雖然飼料價格上漲,但蛋價卻開始回落。蛋價起起落落的背后隱藏了怎樣的秘密?早報記者不久前趕赴江蘇,幫你還原一個雞蛋的“價格之變”。
消費者:今年雞蛋“一天一個價”
家住虹口區曲陽花苑的凌妹芳一家,一周要消費雞蛋5斤。凌妹芳說:“今年的蛋價不一般,太貴了!”前幾年,一斤蛋的市場價一般在2元~3元間,2006年上半年,凌妹芳甚至還購買過1.9元/斤的雞蛋。
僅僅一年,雞蛋價格漲了50%。上海虹口區“三角地菜場”的唐小東已經賣了20多年的雞蛋,他告訴早報記者,今年蛋價漲到4.2元/斤時,他的日均銷售量少了10箱,“高蛋價!市民難接受!”
上海是蛋禽消費大市,每年雞蛋消費量達到30萬噸至32萬噸,其中,15%產自上海,85%需要從外地進貨。在外地貨源中,80%產自江蘇鹽城以南地帶。在雞蛋問題上,上海完全處于“借雞生蛋”的局面。11月22日,早報記者跟隨著“蘇FAC585”運蛋車,走訪了有“遍地產雞蛋”之稱的江蘇南通海安、鹽城東臺唐洋鎮。
養殖戶:養只雞賺35元今年賺了
唐洋鎮位于東臺市最南端,當地人喜歡用“養殖之鄉”的稱號來區別唐洋與其他鄉鎮的不同。他們靠土地作物與蛋禽養殖,支撐起了唐洋經濟。據唐洋鎮獸醫站站長吳曉勇透露,唐洋1萬多戶人家中,3068戶是養雞戶,共養殖近1000萬只雞,而禽蛋產值占全鎮農業生產值的75%以上。
“養雞戶?今年發了!”最近,類似這樣的話成為唐洋鎮當地人的談資。
當地養雞戶吳義平說,雞吃2.2斤至2.4斤飼料,可產1斤雞蛋。當地飼料公司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一斤雞飼料價格仍維持在9毛錢的水平,依據上述成本核算數據,蛋價2.2元/斤可收回喂養成本。而今年1至9月雞蛋收購價,從一月的每斤2.8元開始一路躥升:3元、3.1元、3.2元……一直漲至“歷史最高”的3.6元。
高蛋價能讓養雞戶有幾成利潤?早報記者做了一筆測算:一只雞吃2.4斤飼料一般產蛋1斤(8只),而每只雞最低可產蛋220個,如果以賣給收購商的均價3.2元計算,喂一只雞光賣蛋至少賺22元(飼料價按1元/斤計算)。而蛋雞在銷售時還可賺上一筆。
唐洋動物檢疫站賁運棟透露:“今年養一只蛋雞可賺35元。”而薛俊等養殖戶表示,由于養雞戶技術條件、規模等有差異,喂養一只雞的利潤在25元至35元之間。唐洋養雞戶中,大型養雞戶(1萬只以上)占5%,其余的多為中小規模。按照賁運棟的說法,即便是中型養雞戶今年一年就可賺十幾萬元,大戶賺幾十萬元“不成問題”。
不過,也有養雞戶面對今年的利好高興不起來,唐洋鎮養雞戶秦宏養了3萬只雞,他搖著頭反駁著“賺翻了”的說法,“我現在還有幾十萬的貸款沒還呢。”秦宏說:“前幾年養雞,多數都賠了!很多人因養雞背負了幾十萬的債務,如今還沒完全翻身。”
“前三年,養一只雞虧本10元,今年養一只雞都賺回來了。”賁運棟的話,暗示了作為“現代養殖大鎮”的唐洋,養殖戶依舊沒有完全逃脫“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狀況。
流通環節利潤遵循“棒槌型”原理
雞蛋與豬肉、大豆等易儲存、受期貨等外界因素影響較大的物品相比,不易儲藏。這樣的“特性”導致雞蛋在市場“轉手”必須簡單:養殖戶———收購商———市場批發商———銷售商。
那么,今年1—9月在養雞成本未變的情況下,為何蛋價卻一路走高?難道是養殖戶、收購商、批發商有人哄抬蛋價?
“養殖戶依舊處于被動地位。”賁運棟從事牲畜防疫工作已有20多年,在他的印象里,養殖戶一直處于散養狀態,規模小,信息閉塞,他們所能做的就是養好自家家禽,去市場上換錢。秦宏、仲兆華等當地養殖戶則表示蛋禽銷售都是“各顧各的”,而來自東臺市官方網站的消息“唐洋是家禽養殖大鎮,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較低”。
“散養”狀態的養殖戶,也決定了收購商“組織零散”,一些長年養殖戶或大客戶都有各自固定的收購商。收購商朱德君說,收購商多來自江蘇不同的地域,大家又各供各自的市場批發商,所以,收購商間“不怎么聯系,更談不上聯盟”。
坊間有一條傳言:經多年拉攏人脈,現上海大蛋禽批發商之間已形成一個小圈子,在這個小圈子中,有人專門分析市場形勢制定蛋價,其他人員采取“跟風”策略,暗自操控禽蛋的市場價格。這樣的“聯盟”是否存在?上海曹安批發市場的戴偉、趙維英等批發商均搖頭否認,并表示“要把手中大批量的雞蛋都銷售出去,不容易,一切得依據市場來議價”。
不過,與上述未經證實的傳言相比,有一條是確定的:在雞蛋的流通環節,遵循了“中間粗兩頭細”的“棒槌型”經濟原理,即在流通環節中,收購商、批發商與銷售商之間的利潤空間基本固定,無論在低蛋價時代還是在高蛋價時代,均“旱澇保收”。
11月20日,朱德君以每斤2.95元的價錢收購雞蛋,以3.05元的售假賣給戴偉,戴偉以每斤3.20多元價格賣給銷售商,而此時,周邊市場的雞蛋零售價為3.7元。據收購商朱德君透露,一斤雞蛋在流通環節中的漲價,基本依據著這樣一個固定的利潤模式:收購商將雞蛋賣給批發商,每斤獲利1毛錢;批發商向銷售商賣雞蛋每斤利潤2毛錢左右;銷售商向消費者賣雞蛋,每斤利潤4毛錢左右,“從養殖戶到消費者,中間差價維持在6至7毛錢”。
豬肉漲價拉高雞蛋需求
成本不變,流通利潤又基本穩定,雞蛋漲價之謎,就落在了“市場供求關系上”:供小于求,而這一觀點,得到了唐洋市民、官員與現實數據的認同。
“先是非典,然后是禽流感,前幾年養雞,賠錢啊。”賁運棟回憶,兩次疫情,人們對蛋禽消費明顯下降,蛋禽價格也出現“跳樓”,據了解,禽流感期間,家禽遭遇了“活埋”的命運,而養殖戶獲得的補償是,一只雞最高補償10元錢。
在談及疫情等歷史原因外,“瘋漲的豬肉”也拉動了雞蛋的需求:消費者將部分對豬肉需求轉移到其替代品雞蛋上。由于雞蛋是市民生活必需品,其供給與需求彈性小,其他物品對它的替代影響并不大。為此,高價豬肉,拉動了雞蛋的需求,帶動了蛋價。“蛋價上升,豬肉更在漲,有人放棄了雞蛋,但亦有人減少豬肉消費來買雞蛋。”趙維英說,一年下來,店鋪雞蛋消費量并沒有明顯回落。
10月蛋價回落但低價蛋難再現
今年10月,持續的高蛋價出現了回轉;11月,一斤雞蛋收購價降低到了2.95元。此時,雞飼料的價錢卻一路飆升。
“真不賺錢了啊!”提及近兩個月的蛋價,秦宏滿是抱怨,“蛋價降到2.95元了,最高時可是3.6元啊。飼料也漲價了,9月前一斤飼料是0.95元,現在都漲到1.2元了。”按照喂養2.2斤飼料產蛋1斤來計算,“雞蛋漲價7毛才算合理!”
賁運棟分析說:“蛋價上升正常,下降也正常。”他分析,高蛋價激發了農戶養殖的積極性,大家紛紛增加養殖量,“僅唐洋一鎮,去年500萬只雞產蛋,如今是600多萬只在產蛋”,市場上蛋源處于過剩階段。
然而,今年的形勢很特別:蛋價在跌,但飼料卻在瘋漲。同時朱德君等收購商也在抱怨:油價上漲,送一車雞蛋入滬,油價多支出近300元。“一斤玉米由原來的0.75元,上漲到現在的0.95元,豆粕也漲了近0.7元,一些維生素的價錢更是翻倍。”惠民飼料廠的副總經理張華平透露,在原材料漲價的壓力下,惠民飼料售價已上調了2毛多,而按照玉米、大豆漲價的趨勢,雞飼料再次漲價“就在眼前”。
在唐洋,“雙壓力”的市場形勢,已經打擊了養殖戶的積極性。一家孵化中心的負責人透露,“已經一個多星期,沒有養殖戶預定小雞了。”養殖戶們預計,“供小于求”的市場情景將在明年下半年再次出現。
雞蛋供大于求,凌妹芳等上海市民期待一年之久的廉價雞蛋,是否指日可待?對此,“生活與生產成本可是雙漲價啊,前途誰能說得清?!”不僅是唐洋養殖戶,就是上海銷售商們都吃不準蛋價的未來形勢。但在目前的趨勢下,有一點似乎成為眾人的共識:“雙成本壓力”(生產成本與生活成本雙重壓力)下,幾年前的2元左右的超低蛋價,“出現的幾率不高”。(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生胡蓮,對此文亦有貢獻)
算賬
一斤雞蛋的成本養殖戶
飼料成本(單位:斤) 2.16元
人工、水電、設備折舊成本 0.2元
飼養總成本 2.36元
售價 3.2元
收購商
運費 0.07元
超載費 0.011元
總成本 0.081元
售價 3.3元
批發商賣給銷售商 3.5元
銷售商 3.9元
注:在雞蛋的流通環節,遵循了“中間粗兩頭細”的“棒棰型”經濟原理,即在流通環節中,收購商、批發商與銷售商之間的利潤空間基本固定,無論在低蛋價時代還是在高蛋價時代,均“旱澇保收”。
獻策
適應市場規律方能解決“蛋價之變”
雞蛋售價的一年之變,切切實實地向我們展示了價值規律這一“無形的手”是怎樣在我們的市場上發揮其巨大作用的。豬肉供應緊張引發肉價瘋漲,其示范效應及需求的轉移,導致雞蛋“供小于求”而價格連續攀升;“賺大了”的養雞業迅速膨脹,同時高價蛋又抑制了市場的需求,使雞蛋很快由“供小于求”又轉變為“供大于求”,價格也開始逐步下降;但飼料的價格卻上來了。為什么?還是因為養雞業的膨脹引發了對飼料需求的增長。因此,政府可通過收購儲備、加強信息服務、制定相應保護政策等措施來保護農價。
市場規律確實在我國的市場上開始發揮其應有的調節作用。問題是我們能不能適應這一規律,如果我們的養殖戶能組織起來,使自己由弱勢轉為強勢;如果有關部門能有相應的政策,有效地調節供求;如果…… (東方早報)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市場營銷研究中心主任 晁鋼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