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的外資企業為當地提供了就業、創造了稅收,是否還有必要把他們與本土的企業區分開來?”9月9日,在中國歐盟商會發布年度白皮書《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2008/2009》的北京現場,商會主席伍德克毫不掩飾的質疑透露出歐盟企業對于中國經濟民族主義的擔心。
“經濟民族主義是一個日益值得關注的問題。”伍德克說。
要求“國民待遇”
這是歐盟商會第八次發布《建議書》,由商會的23個工作組和6個論壇編撰的29份建議書組成,概述了1400多家歐盟企業所關心的問題、分析和建議,以建設性提案的方式表達在華歐盟企業在改善中國商業環境方面期望看到的措施。
《建議書》厚達400頁,比去年整整多了80頁,像往年一樣,在表達歐盟企業對在華的經營普遍表示樂觀的同時,還表達了其對市場準入、透明度、知識產權和環境可持續性方面的憂慮。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建議書》在透明度、知識產權等“老生常談”的問題之外,增加了對于中國經濟民族主義的擔心。
伍德克認為,經濟民族主義在中國有上升的趨勢,主要表現在在保險、石化、汽車、航空運輸等領域,“歐盟企業仍無法在中國境內獲得公平且平等的市場準入”。
歐盟企業難于并購中國企業被伍德克看作是中國經濟民族主義的另外一個表現。《建議書》直言,對雙方各占50%的中外合資股份比例的限制已經過時。
用慣雙重標準
對于歐盟的抱怨,國際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周世儉不由失笑:“向本土企業傾斜,歐美國家在招標時都這樣做,比我們嚴重得多。每個國家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扶植民族企業,這是民族本性,不是民族主義。”
“說中國經濟民族主義有點過,中國還遠達不到那個程度。”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認為,“各國都要保護自己的市場,這很正常,歐盟也一樣。”
周世儉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歐盟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一直比較嚴重,中國的紡織品、鞋、鋼鐵等屢屢在歐洲遭遇貿易壁壘。“他擔心中國的經濟民族主義,是西方人慣用的雙重標準,就是說,我可以有,你不能。”
對曼德爾森影響巨大
據了解,《建議書》在遞交給中國各級政府及監管機構后,將在下周歐盟商會會員的布魯塞爾之行中,遞交給歐盟委員會的高層官員。
事實上,《建議書》已經成了歐盟官員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2005年時就表達過對《建議書》的支持。
“《建議書》提供的來自企業的具體案例和問題,曼德爾森在與中國高層領導人的會談中可以引用。”伍德克說,《建議書》對曼德爾森有巨大的影響,至于多大程度,“下周就能看到”。
也許,中歐貿易的下一個焦點就將是經濟民族主義。(張皓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