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調整。近幾年世界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調整,世界經濟增長的差異明顯擴大,發展中和轉軌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速度持續明顯高于發達經濟體。按照聯合國貿發會議的數據,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03-2007年間增長了近30%。在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印等國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推動力。按照IMF計算,中國、印度和俄羅斯三個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取得了上世紀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初以來最強勁的增長。而且全球經濟不僅增長高,增長的波動性也明顯降低。
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的另一表現是,世界貿易增長持續高于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貿易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聯性進一步增強的同時,區域貿易增長使國際貿易格局發生變化。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過去二十年的區域內貿易增長持續快于區域外貿易。東亞發展中國家的區域內貿易增長最為迅速,在中國、韓國帶動下的區域生產網絡體系重新配置,使區內貿易已占該地區總貿易額的一半左右。
因此,發展中經濟體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在目前世界經濟增長迅速放緩、金融危機加劇、發達經濟體面對衰退的形勢下,新興經濟體如果能夠繼續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成為世界經濟新的支點,將有助于世界經濟平穩渡過難關。
4、 流動性過度寬松,存在通貨膨脹隱憂。美日歐等各國政府和央行孤注一擲救助金融市場危機是在國際市場產品價格和各國通脹居于高位,同時流動性并不缺乏這樣的世界經濟背景下展開的。在此之前,美聯儲已5個月停止降息,歐洲央行及其它很多國家央行也都由于顧及通脹而不愿意將貨幣政策轉向。目前,各國政府的救助措施希望能夠首先穩定金融市場,同時解決房屋市場泡沫破裂對實體經濟增長造成的沖擊。但是大規模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和降息是以犧牲物價穩定這個經濟長期健康目標為代價的。更為復雜的是,此次金融危機的發生正趕上國際油價和初級產品價格高企、全球通脹抬頭。目前全球通脹壓力下行是由于經濟增長下滑導致需求疲軟和國際資本大量撤出市場所致,在市場信心恢復、渡過危機之后,過度的流動性將可能會進一步推高通脹。
根據當前世界經濟形勢,預計世界經濟增長將從2007 年的5.0%(按照PPP計算)迅速放緩,未來幾年將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低于或大體保持近30年來世界的平均增長水平。其中發達經濟體于2008 年下半年或2009年初陷入衰退,隨后時間經濟復蘇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速度雖然也會顯著放緩,但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按照IMF預測,世界貿易量將從2008年4.6%降至2009年的2.1%,發達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進口分別從2008年的1.8%和10.9%降至2009年的-0.1%和5.2%,發達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分別從2008年的4.1%和5.6%降至2009年的1.2%和5.3%。全球市場價格將會回落,但仍將保持在歷史較高水平,需求減緩和穩定的初級產品價格會在一定時期遏制各國物價上漲,但是由于企業面臨持續高成本壓力,對非能源和食品等制成品和服務價格的傳導仍將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