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廣發證券首家旗艦營業部開業儀式上,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教授到場為高端客戶做了一次宏觀演講,他表示,中國經濟已經率先走過“冰點”,而其他主要國家在5月份后將迎來緩慢復蘇。他建議,中國經濟復蘇的勢頭并不穩定,對策應更加審慎和對癥下藥;同時,宏觀經濟政策要考慮未來12—18個月以后的情況,尤其要關注輸入型、成本驅動型通脹的壓力。
大量流動性再次進入到虛擬經濟
當前讓很多投資者和學者困惑的是,世界經濟還在泥潭中徘徊,企業對于未來的預期也很悲觀,但是股市、樓市、大宗商品等虛擬經濟卻出現了超出預期的反彈。張燕生引用了臺灣學者、長期研究日本經濟的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的觀點分析稱,企業家的目標函數在繁榮期是利潤最大化;在衰退期是負債最小化。即使利率接近零,流動性泛濫,企業依然不借貸,大量流動性并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再次進入到虛擬經濟,導致資產價格上升。同時,政府財政赤字高企,政府面臨赤字融資和財政緊縮的壓力。
張燕生表示,當前的世界金融與經濟危機基本上已經見底。金融危機可能帶來的中期影響主要表現在“去增長”、“去全球化”和“去虛擬化”。他擔心,現在美國等政府未來無法有效回收貨幣,可能將帶來滯脹的危險;危機下全球保護主義與本地化的趨勢在上升;金融回歸到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質;去杠桿化進程導致經濟和金融收縮。
對策應更加審慎和對癥下藥
對于中國當前的經濟現狀,張燕生表示,5月份PMI(采購經理人指數)達到53.1%,連續3個月超過50%,這意味著經濟再度進入擴張區,中國經濟已渡過了冰點。而世界主要國家在5月份后,預計將緩慢止跌走向復蘇。
但他同時指出,中國經濟復蘇的勢頭并不穩定,對策應更加審慎和對癥下藥,應從注重總量調控轉向更加注重結構調整,解決中小貿易企業融資和風險防范問題;繼續鼓勵企業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推動區域內的貿易合作,利用對外援助機會擴大出口;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例如,鼓勵國內有實力的企業到海外投資建廠,承接服務外包業務等等。(記者賈肖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