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低迷,似乎已觸底顯露向好跡象,但貿易保護主義風潮卻仍風頭強勁。專家認為,對于中國,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是一場持久戰,預計全球經濟明顯復蘇一年后,這股勢頭才會有所減退。
“貿易保護主義一直存在,根據歷史經驗,一般在經濟下滑、蕭條時,在生產、就業緊張時,它就會更加風行?!盬TO爭端解決專家組成員張玉卿表示,貿易保護主義風潮的強弱取決于經濟形勢的好轉和各國自身的利益。
中國WTO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分析,經濟衰退對產業的影響是滯后的,這個滯后期通常是半年到一年,而經濟衰退對就業的影響一般將長達一年,失業率的上升必然增大保護主義的壓力。他認為,在全球經濟明顯復蘇一年后,這股貿易保護主義風潮才可能慢慢減退。
7月,WTO根據全球經濟貿易增長模型預測,2009年全球發起傾銷數量將達437起,這是2008年的2.1倍,而在此之前,最高的記錄是亞洲經濟危機后,2001年的366起。擁有153個成員的WTO于9月14日發布報告,報告發現成員在兌現摒棄貿易保護政策的承諾方面出現了倒退。這已是今年該機構就貿易保護問題發布的第四份報告。
何偉文提供的倫敦經濟中心公布的有關貿易數字也表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態勢仍將蔓延。數字顯示,現在各國政府已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有99項,正在計劃、或準備實施的貿易保護措施還有134項,其中包括提供政府援助資金、提高關稅、限制移民以及給予出口補貼等。
而據業內享負盛名的貿易問題研究機構(GTA)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歧視性貿易法案的數量將遠超自由貿易法案,呈6∶1的一邊倒勢態。政府將以每季度60項的速度推出貿易保護措施。全球逾90%的貿易商品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貿易保護措施的影響。
中國不僅早就成為國際貿易爭端的靶心,在這輪貿易保護主義風潮中也是最大的受害者?!霸谏形磳嵤┑?34項貿易保護措施中,有77項針對中國?!焙蝹ノ恼f。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認為,中國面臨的對外經貿爭端不僅持久,而且廣泛。“中國是一個具有完整產業體系且區域發展水平落差較大、不同層次產業都能同時發展的大國,這就決定了與中國存在產業競爭關系的國家同時遍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彼f。
從最近頻發的貿易爭端看,目前涉及中國的貿易摩擦覆蓋了多個行業,尤其是截止到去年,出口比較快的產品。鋼鐵、輪胎等大宗出口產品受關注,紡織、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常起爭端,不但傳統領域,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也面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
貿易摩擦呈現新特點中國如何突出重圍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至8月,共有17個國家(地區)對中國發起79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約100.3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2%和121.2%。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態勢仍可能繼續蔓延。7月中旬,世貿組織預測,2009年全球發起反傾銷數量將達437起,是歷史上世界發起反傾銷數量最多的一年。綜合近期貿易摩擦案例分析和相關專家評述,可以發現目前的貿易摩擦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面對這些新特點,中國如何突出重圍?
新特點表現為,首先,貿易摩擦的形式從反傾銷向多種貿易保護手段擴展,包括反補貼,特保條例,337知識產權調查,技術性貿易壁壘手段等。其次,隨著反補貼貿易摩擦形式的增加,貿易摩擦已從針對某一個或某一些產品為對象的微觀層面延伸至宏觀經濟政策、體制和制度層面,貿易摩擦涉案對象開始由中國企業延伸至中國政府。再次,貿易摩擦涉及的產品和領域逐漸擴大。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環境保護等方向發展。從傳統產業向新興優勢行業擴展,如鋼鐵、汽車、通信設備、化工企業產品成為我國與發達國家貿易摩擦中的新熱點。另外,我國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加劇。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經濟體對我國的貿易壁壘也越來越高,涉及產品越來越多,涉案金額也越來越高。
“從深層分析,導致目前貿易摩擦升溫的主要因素有貿易保護主義、國際產業結構的重構和趨同、出口市場的集中及多邊貿易體制的缺陷?!睂ν饨涃Q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教授白樹強指出,貿易保護主義出現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各國政府面臨更多的經濟、政治方面的壓力,因而采取貿易措施以緩解國內的矛盾和壓力。然而,貿易壁壘的高筑只能加劇各國間的緊張關系,不但不能緩解金融危機對經濟貿易帶來的負面影響,反而會加深全球性的經濟貿易蕭條。
白樹強認為,我國應盡可能地通過多邊渠道解決貿易爭端,促使貿易摩擦非政治化,盡量避免雙邊貿易戰。盡管目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但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仍然是主流,我們自己還是要矢志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針,在擴大內需的同時,千方百計地穩定出口,不受貿易保護主義的干擾。面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的企業的應對之策是做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業務,加強財務管理,防范和化解風險。從長遠來看,應抓住眼前的機遇進行轉型,增強國際競爭力,提升產品附加值,積極面對產業升級與產業重構的挑戰,重點針對貿易保護與摩擦易發的產業領域,調整出口產業結構。
中國頻遭貿易保護主義侵擾
西方以此逼迫人民幣升值
□本報記者肖瑩瑩綜合報道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歐對華頻頻發起反傾銷攻勢,涉及的領域涵蓋輪胎、無縫鋼管、鋁箔、銅版紙和鞋類等。美歐這一連串的舉動顯示,全球經濟復蘇的大敵———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并有愈演愈烈之勢。
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稱,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之際,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抬頭,且常常“形式新穎”。例如,歐盟對產自中國的無縫鋼管征收反傾銷稅的決定就“有所創新”:只因企業有受到低成本競爭傷害的可能,歐盟便對他們實施了保護措施,而并未事先要求他們提供證據。
香港《東方日報》的文章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上個月,奧巴馬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征收懲罰性關稅后,中國隨即宣布相應的還擊措施,但現在看來,美國根本沒有把中國的反制措施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分析指出,在奧巴馬政府的對華貿易制裁背后,只有一個合理解釋,就是政治考慮,以貿易手段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在經濟利益上讓步,例如允許人民幣加速升值。
與上述分析相呼應的是,西方七國集團本月3日在土耳其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時,再次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們指摘人民幣幣值過低是全球經濟失衡的關鍵。
香港《經濟日報》的文章稱,在經濟再平衡的新旗幟下,國際貿易暗戰勢增,中國則成頭號被狙擊目標。國際對中國外貿施壓的行動,隱隱然正升級,繼美歐對中國貨品實施貿易壁壘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機構也開始敦促人民幣升值。據悉,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總裁卡恩日前先后向人民幣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助全球經濟重歸平衡。
英國《金融時報》認為,除了反傾銷調查,中美之間另一個潛在的觸發點將于近日出現,屆時美國財政部將宣布中國政府是否操縱匯率。
輿論認為,西方重彈“人民幣升值”的老調意在轉移視線、推卸責任,人民幣升值不僅不能減少西方國家的貿易逆差,而且會延緩全球經濟復蘇的進程。7日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邁倫·斯科爾斯指出,處理人民幣匯率問題時理當考慮中國切身利益,中國“不應為金融危機買單”。斯科爾斯說,一旦人民幣急劇升值,中國的出口勢必受到打擊,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也可能縮水。(劉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