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來西北區域“大開發大發展” 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一)十年來西北區域“大開發大發展”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水平偏低,資金來源緊張
(1)基礎設施建設總體水平偏低。首先,交通網絡總體水平還比較低。1999年西北地區線路綜合密度為513.1公里/萬平方公里,東部地區為4638.4公里/萬平方公里,全國為1585.4公里/萬平方公里,西北僅為東部的11.06%、全國的32.4%。2006年底,西北地區的線路綜合密度達到1462公里/萬平方公里,與1999年相比增加了近兩倍。鐵路密度增加了36.7%,公路密度增加了197.7%,但是與全國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2006年,西北地區的線路綜合密度、鐵路密度、公路密度和內河航道密度分別相當于全國的38.37%、45.45%、39.35%和6.23%(見表4)。由于自然環境惡劣、資金供給不足等原因,西北地區交通設施中高等級路段少。質量差、路面崎嶇、通行能力差的路段較多,高等級路段的比重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06年,全國高速公路比重為1.31%,西北地區僅為0.98%,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33個百分點。第二,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遠遠落后于東部地區。傳統體制所造成的市場分割、部門之間的信息封鎖,嚴重阻礙了西北信息市場的發展。信息市場不規范,缺乏統一的組織和管理,缺乏相應的政策法規,信息市場的核心機制——價格機制尚未建立起來,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息資源的浪費,也影響了西北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西北地區十年來信息服務業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與東中部地區相比較,還是有一定差距(見表5)。
目前,西北地區水資源利用不夠,許多流域缺少必要的水利設施;水資源的調配不合理,供水不足;已建立的水利設施管理不科學,導致水利設施利用率不高,造成了極大的浪費;許多水利設施已經老化,但是由于缺少經費維修、改造和更新,自我發展能力和效益都不高。(2)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緊缺。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西北地區的財政投入,但是國家投入畢竟有限,相對于西部巨大的資金需求仍顯不足。
兩個方面因素的存在又加劇了這一狀況:一方面,由于西北地區財政長期入不敷出,居民人均收入較低,自身積累不足;另一方面,西北地區開放程度低,投資環境差,資金回報率低,很難吸引外部直接投資。1999年,西北地區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國的比重僅為0.9%,遠遠低于東部和中部,甚至低于西南地區。雖然2007年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與東部、中部的差距仍較大。隨著沿海產業結構升級和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的上漲,東南沿海地區的產業出現了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但是,相比較而言,西北地區投資環境較差以及投資回報率較中部地區要低,直接進入西部地區的資金并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