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再臨由“島”向“港”夢想啟航
提要: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國際旅游島規劃一旦獲批,解決的將是困擾海南多年來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問題,如果企業此時還猶疑不前,將再次失掉改變命運的機會
“過去的10多年,海南經歷了從輝煌到沉淪到迷茫再到探索的過程。”李文利認為,國際旅游島絕不僅僅是概念,而應該成為二次創業的契機。企業如果只看到房地產的發展,忽視了規劃帶來的總體產業導向政策,是短視;如果只盼望實質措施,體會不到海南歷史定位即將發生改變帶來的機遇,還是短視。
“看不到歷史性機遇的企業將被淘汰。”最早提出國際旅游島概念的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直言不諱。他認為,國際旅游島規劃一旦獲批,解決的將是困擾海南多年來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問題,如果企業此時還猶疑不前,將再次失掉改變命運的機會。
海南多位學者指出,雖然被稱為特區,但海南的發展方向并不清晰。1988年建省時提出的大特區概念因歷史原因是模糊的,后來決定建立以工業為主導、商貿并舉的經濟特區,實際上仿照了深圳剛建立特區的模式。房地產泡沫破滅后直到1996年底,海南經濟才慢慢平穩,進入21世紀基本復蘇。在此期間,海南經歷了以貿易為中心、以房地產為中心的種種爭論。后來又認為現代化過程不能避開工業化過程,于是確定了“一省兩地”戰略,在此基礎上又提出過“生態省建設”、“海洋大省建設”、“海洋產業建設”等。
就連國際旅游島的提出也是一波三折。遲福林說,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中國即將加入WTO,大家又再度對海南的前途和命運開始思索。此時,海南如果不開放,就沒有希望。然而,隨著普惠政策在內地全面推行,海南走區域開放的路子已不符合實際,轉而需要走出一條產業開放的路子。在此背景下,他們提交給海南省委一份產業開放拉動產業升級的報告,并首度提出國際旅游島,設想以免簽證、開放航權和免稅商品為重點來實現開放。報告交上去后,海南省經過多次討論,但認識并不統一。2000年后,海南決定在三亞進行試點,將其建設成為國際化旅游城市。直到建省20周年,海南才最終決定全面啟動國際旅游島建設,并將報告提交給中央。
“海南旅游島規劃解決了海南開放和發展的大定位,馬上會有資金再度大舉進入。”遲福林認為,此時海南的產業已有足夠能力承接。此外,規劃還會帶出中央若干具體政策,如免簽范圍進一步擴大、航權開放等。在環保、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家也應該會從財稅上給予支持和政策傾斜,土地使用的靈活性將更大。對這一切,企業要有足夠的清醒認識。
實際上,海南的宏大夢想不僅僅是旅游島。此次規劃叫國際旅游島,而不叫國際旅游省,透出了海南人濃濃的“島”情結,其背后折射出揮之二十年不去的“自由港”終極目標。
海南大學教授曹錫仁看來,改革開放30年后,中國下一步究竟應該怎么走成為新的命題。此時,把海南重新拿出來實驗,創造一個更加自由化、更加國際化的獨立區域,從而來解決國家發展的國際化、全球化問題,具有新的戰略高度。因此,國際旅游島的提出只是最終建立自由貿易區進程中的起步階段。海南島還是要像香港、迪拜一樣,將來在整個省域全面實行自由貿易。不過,這些政策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是在實踐中逐步實現,最終逼近一個目標,即自由貿易港或自由貿易區。
從世界版圖看,海南的歷史意義甚至比自由貿易區還要遠大。“我們現在正在做一個課題研究,即海南未來在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區域內要扮演什么角色?”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隨著國際旅游島的確立,海南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在東南亞地區的地位。
如果將海南宏大的夢想分解,那么目前遲福林全力推動的是建立海南日用消費品免稅區。第二個層次的夢想,則是攜手香港、澳門以及越南等其他東南亞地區共建旅游經濟圈。遲福林說,在建立國際旅游島的背景下,這一旅游經濟圈將會加速形成。圈內的各個地區通過旅游資源互補而共同獲益。11月12日上午,海航集團決定增開航班,使得海口往返香港航班由每周14班增至21班,三亞往返香港由每周11班增加至14班,意味著“瓊港空中快線”初具雛形。
海南第三個層次的夢想,就是前面提到的遲福林正在研究的課題。他認為,未來海南島在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區區域中的定位應該是南中國海區域綜合性的開發、服務重要基地。可以先建立起旅游經濟圈的合作,再逐步延伸到其他領域。比如越南下龍灣到洋浦才幾個小時,一旦旅游經濟圈開啟,貿易加工等領域均能實現合作。
巨變在即夢想等待照進現實
提要:夢想的最終實現,必須有制度安排和政策框架作為內涵支撐。同時,要注重總體規劃,嚴控局部泡沫的產生
在曹錫仁的記憶中,如今叱咤地產界的馮侖還是當年的那個小伙子。1991年一天深夜,馮侖和潘石屹等5個兄弟騎著4輛自行車,突然敲開了他的門。他們不甘在北京打工,又借了10萬塊錢重新殺回海南。現在,他們已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但對于更多老海南來說,時鐘仿佛從那時就逐漸慢了下來。雖然長遠的夢想已逐漸堅定,但要在短期內找回這失去的十多年遠非易事。
11月13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在三亞尋找那家已經試營業的免稅店時,換了幾輛出租車,問了多個路人,卻沒有一個人知道地址。“免稅店是騙人的,去那干嘛!”短短十多分鐘路程中,第一位出租車司機不停推薦另一家“走私店”,還力邀記者去購買水晶、珍珠。換了一輛出租車,司機又開始推薦來自泰國的“小人妖”表演。馬路上,電動自行車、摩的隨意穿行,到處兜客,從軟件建設來看,海南與國際旅游島還有相當距離。
“認識需要時間。”曹錫仁說,隨著對這個戰略的理解、消化、深入,再到領會、認同,海南最終會在體制、制度和政策方面產生一系列變化,此時才會使海南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對這個也許不會很短的過程,學者們充滿了信心。他們認為,如今,歷史大形勢與2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海南總體上沒有實現建設特區的目標,但也獲得了巨大發展,不僅集聚了各類企業、人才,基礎設施更是日益完善。如在建的東環鐵路全長308.11公里,預計明年底通車,屆時,將建立起瓊北旅游圈的大循環,進而形成海南完整的“陽光東海岸”旅游產業發展戰略布局。此外,三亞和海口機場的擴建也提上日程,一直被外界提及多年的瓊州海峽大橋也有望加快審批和實施進度。這些都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初步實現打下了基礎。當務之急,就是要圍繞國際旅游島,把中長期規劃盡快做起來。夢想的最終實現,必須有制度安排和政策框架作為內涵支撐。學者們還強調,雖然海南的產業已能承受新一輪資金的進入,但一定要注重總體規劃,嚴控局部泡沫的產生。
車沿海口西海岸行駛,李文利看著窗外的夕陽。當年,看了人民日報一篇描寫海南的文章,他成為十萬人才過海峽中的一員。在經濟最低潮的時候,也從未想到離開。在問及對海南前景的看法時,他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反問了一句:“這樣的島,這樣的椰林,這樣的風,在中國還能找得到第二個嗎?”(杜雅文蔣家華 蔣文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