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調整出口退稅
國開行顧問、原副行長劉克崮認為,中國的退稅退多了,出口退稅現在負面作用過大。
受益于出口退稅政策,中國的出口形勢逐漸好轉。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3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達28.7%。在這種形勢下,專家提出了與趙林中相反的建議。
“要適度退稅,要把出口退稅率下調。”國家開發銀行顧問、原副行長劉克崮在4月下旬一次論壇上公開表示,“我認為我們在出口退稅的問題上有一些誤區,比如說認為維持出口商品不含流轉稅是國際慣例。錯了,國際慣例說可以不含稅,沒有說必須不含稅?!?/p>
劉克崮接受本報采訪時說,適度的出口退稅是中性的、合理的,適度的退稅不能說是鼓勵出口創匯,國際上通行的是出口商品不含流轉稅,因為出口到對方國家,還會對商品征收流轉稅。在不同的國家稅制結構不一樣,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在這一原則下,中國的退稅退多了。
“出口退稅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負面作用,現在應該說負面作用過大,正面作用有,但是沒必要那么大。負面作用免不了的,但是不應該那么大?!眲⒖酸恼f。
金融危機后,一個關于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形象比喻是“倒打一耙”。中國世界工廠在進行日復一日的生產,將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商品,出口美國等發達國家,中國因此產生了大量的外匯儲備。而中國人還把錢借給美國人消費,反過來美國還指責中國經濟失衡。
政策改變會影響就業?
專家認為,應終結出口導向型創匯政策,同樣的投資應投到產品供不應求、吸納就業率高的行業。
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和中國的出口導向政策密切相關。改革開放初期,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中國選擇了出口導向發展戰略。出口導向發展通常是指政府通過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出口,把出口作為經濟增長的引擎。
曾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的余永定近日撰文稱,出口導向型創匯政策應該終結了。
余永定稱,與其他東亞國家其中最重要的不同點之一,是中國在推行一系列優惠政策大量引資的同時,限制進口、鼓勵出口,力圖保持經常項目順差。在一定程度上,中國的增長模式可以稱之為“出口導向型創匯經濟”。
劉克崮也以出口退稅問題,談到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他說,中國發展的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的一些特殊的情況,可以保持一個時期一定的順差,但是不應該保持這么長時間,順差也不應如此之大。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不止一次地公開表示,中國保持了20多年高度增長的良好紀錄,原因在于學習了日本等東亞國家和地區的經驗,采取了政府主導的出口導向戰略,用凈出口形成的外需彌補內需,支持了GDP高增長。
“在過去的20多年,中國的高速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得益于發達國家的結構失衡。”吳敬璉在4月下旬的一個論壇上說,如果西方國家實現了經濟再平衡,中國就會面臨出口需求不足的大問題。
中國依賴出口退稅的行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關系到大量就業人口。對于政策改變是否會影響到穩定就業,劉克崮認為,就業的問題絕不是一個出口退稅的問題,不能說調整出口退稅就為危及就業。他認為,這是一個處理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結構、處理經濟周期波動,與就業關系的問題。針對不同的行業進行不同的出口退稅調整,也是一種“調結構”。他建議,同樣的投資,應投到產品供不應求的行業,投入到吸納就業率高的行業。本報記者 胡紅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