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玉樹地震監測能力較弱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葉建國|北京報道
4月14日早晨7點49分左右,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初步判定)。
這是玉樹地區近年來發生的最大一次地震。玉樹是一個地震多發區,并有7級以上地震的記錄。該地區之前最近發生的地震是在2006年7月18日,震級為5.6級,并伴有多次余震。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稱,這次地震的發生標示著我國有可能進入新的地震活躍時段。2008年,我國大陸地震比較活躍,全年5級以上地震達99次,是正常活動年份的4~5倍(中國大陸年均20次5級以上地震)。2009年,我國大陸地震活動水平明顯低于2008年,僅發生兩次6級地震,且2009年8月28日青海海西6.4級地震后,已連續7個多月未發生6級以上地震。
在此背景下,在地震發生當天,《中國經濟周刊》采訪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張曉東,他從最近幾年我國地震的空間分布特點以及地震預測難題等方面,對本次玉樹地震的情況作了更深入的解讀。
張曉東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玉樹地震與2008年的汶川地震同屬一個塊體——巴顏喀拉塊體,且根據最近幾年的地震統計,這一塊體周邊非常活躍。從預測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次不成功的預測。
與汶川地震同屬一個地塊
《中國經濟周刊》:對于本次發生在青海省玉樹縣的地震,7.1級是最終確認的震級嗎?會否像汶川地震那樣,隨后可能做出修改?
張曉東:是確認過的。這次地震雖然發生在人口比較稀少的青藏高原,但是,地震震中距離玉樹縣同時也是州政府的所在地比較近,對當地建筑物特別是土木建筑物破壞比較大,目前媒體報道出來的死亡數字是數百人,這個數據還會隨著時間的推進持續的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