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政府手里面可支配的收入多了,這當然是好事,接下來人們自然關注怎么樣才能既滿足財政支出的需要,又能同時降低財政收入的規模。
解說:修一公里路大概需要投入5千萬,而人全縣的孩子免費寄宿就讀,每年的財政開支也是5千萬左右。今年開始,從幼兒園到高中,巫啟賢全部實現免費教育,而且孩子全部實施寄宿制,除此之外,年齡45歲的人進行各類技能培訓,也都由政府埋單。
8萬億的財政收入讓很多人看到改革契機
從去年3月開始,每年投入1.5億,陜西神木開始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對此,神木縣縣委書記認為,“民生是高回報的投資,即使算經濟賬政府也掙了一大筆錢”。對于神木醫改,衛生部部長陳竺感慨說,“神木模式全國大概五分之一的縣都可以做起來”。錢,政府的錢到底應該怎么花,正在成為一個歷史性的問題。
(2010年6月28日)
主持人:從今年的7月1號起,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就將開始實施,不過記者在江西等地調查發現,目前各地的具體實施政策還沒有出臺,一些細節也沒有明確。
胡大洋(江蘇省醫保中心主任):各個地區籌資水平跟基金的支付水平差距比較大,就我們江蘇省范圍里,也存在這個問題,蘇北跟蘇南的籌資水平,跟基金的支付水平都是不一樣的。
解說:錢,同樣是錢,江蘇省撫州市對媒體表示,如果有300萬,唱凱提就可以得到及時的加固,而此次垮堤造成的損失卻是10個億;錢,還是錢,山西平遙縣,每年僅公務接待就要幾萬人,費用高達幾千萬,而縣城自己卻沒有資金修繕城墻;錢,還是與錢有關,醫療改革、教育改革,社保制度推進,當然還有居民收入分配制度。今天面對8萬億的政府財政收入,很多人也看到了改革的契機。
(2010年3月23日)
主持人: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22號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說,中國將不斷增強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的格局。
解說:面對眼下社會最關注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就表示,收入分配方案今年應該會出臺,因為中央提出有關方針已經有幾年了,現實問題已經非常嚴重,如果再不解決,可能會導致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在6月9號,國家稅務總局也推出了加強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一系列措施,這被很多人認為是調整收入分配制度的推進。
今天有媒體評論就說,個稅改革已經不容我們再說,且無多少閃躲的余地。
丁學東(財政部副部長):從2004年到2008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23.7%,占GDP的比重從2.79%提高到了3.48%。
解說:6月21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通過審議,在這份綱要中,有一個重要的數據就是4%,記得2002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要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事實上,與財政收入或超8萬億同一版面有人也在呼吁“教改下一步要動起來”。
政府信息的公開透明,也成為今年的關鍵詞。預算公開、財政公開,盡管一直在呼吁,但6月15號,由上海財政大學公共研究中心課題組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2010年中國省級行政機關透明度排行榜以100分為滿分記,排名榜首的福建也僅僅只得了16.57分。
在今天,有人對不少省份財政透明改革仍在觀望,財政透明都缺乏實質進展。
(2008年3月18日)
溫家寶(國務院總理):71個國家的財政史是驚心動魄的,如果你讀它會從中看到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是社會的結構和公平正義。
解說:2008年,兩會中外記者見面會,而當時剛剛公布的2007年財政收入是5萬多億,當時溫家寶總理說要下決心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如今,面對今年財政收入要超8萬億的可能性,醫改、教育、收入分配制度、個稅體制改革政府財政透明度的推進等等,所有的改革似乎也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
白巖松:今后主要的挑戰是如何花錢
主持人:俗話說,只有沒錢的不是,沒有有錢的不是。但現在咱們有錢了,卻發現怎么花卻是個問題。
白巖松:有錢也有不是,不是那句話說得好嗎?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是有錢也不是萬能的。怎么說呢?比如,我記得咱們在節目中,我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改革前20多年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掙錢,今后主要的挑戰是如何花錢,因為在花錢里頭蘊藏著我們最期待的詞匯,像尊嚴、幸福、和諧、公平等等,你就突然發現,我們看似很富,但是有些領域很窮,看似有些領域很窮,但是大的國庫又很富。
主持人:其實剛才巖松也說出了兩個嚴肅的現象,我們也發現了兩個矛盾的現象,接下來我們就連線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
劉所長,首先您給我們解釋這樣的一個矛盾的現象,因為財政收入馬上就要成為世界第二了,這是不缺錢,但是我們看三百萬的資金缺口有能夠讓唱凱堤撫河決了堤,從這個情況看,我們到底是缺錢,還是不缺錢?
劉尚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缺錢不缺錢都是相對的,相對于我們國家老百姓對公共服務強烈的需求來說,我們的錢應該說是相當緊張的。但是我們在現有的發展階段,把現有的錢怎么花好,花得有效果,花得讓老百姓滿意,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課題。
主持人:劉所長我說的這是一個矛盾現象,還有一個矛盾現象,大家非常關心,我們也看到這個數字了,1到5月份財政增長的幅度是30%,但是這些年造成勞動者的報酬增長卻這么緩慢,怎么解釋這個現象?
劉尚希:對,這個反差比較明顯,財政收入增長比較快,尤其在今年,與去年的情況比較,去年1到4月份財政收入是負增長,所以這兩年平均起來看,財政收入增長大概10%,就是2008年、2009年現在同期進行比較,所以今年的財政收入比上年的增長比較快,有一個特殊的因素。剛才那一方面比起來,老百姓工資的增長是比較慢,存在反差。我想,這里頭有抑制的問題,老百姓收入的增長,實際上是老百姓與企業的分配關系的問題,我們常說的,勞資關系,我們通過建立一種和諧的勞資關系,使企業的發展,拉百姓收入的增長能夠有效地結合起來。政府收入的增長,實際上它也是更多的要用于老百姓,所謂取之于民和用之于民。
主持人:謝謝劉所長。巖松怎么看劉所長剛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
白巖松:對。我覺得大家現在當然要關心個人收入的增長,當然個人收入增長有的時候我們容易劃一個簡單的等號,比如漲工資,漲工資只是直接我們肉眼看得到和厚度能夠感受得到的,我們希望是這樣,包括農民,包括工人,他們的收入都應該有所增長,但是在一定的改革,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是可持續的增長,這是一個方面。
誰說國民的收入僅僅是用工資體現來,還包括工人的福利。比如我們看病的成本和壓力突然降下來了,房價沒有那么高,我們的教育越來越進入到一種免費的階段,而大家不至于為教育提心吊膽,這種時候難道它不也是一種收入,難道也是一種公民在分享改革的成果嗎?
每次路過長安街,看到中南海、新華門,在警衛的后面,你都能到那五個鮮紅的大字“為人民服務”。這個時候你就明白了,國富是為了什么?國富當然是為了終究老百姓要富起來,我覺得應該是國富民富,國富民強,大家組成這樣的一個詞匯。剛開始的我覺得還可以理解,剛開始家里有錢了,它不一定急著給孩子,給長輩分錢,先咬咬牙,咱把房子蓋起來,別天天被雨淋著,接下來咱們想辦法把硬件,路都修上,咱們能生存下去,再往后,您不能說是,有了房子了,咱蓋二層,拆了蓋三層,拆了蓋四層,每一個住在里頭的人敲著鍋碗瓢盆,窮得叮當響,這不行。所以這是階段問題。
我覺得這次很有趣,這兩天為什么媒體突然關注8萬億,就是借力發力,來表達人民的心聲。
主持人:因為國富了,最終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國民。
白巖松:我想永遠記著那5個字“為人民服務”,如果我們把新華門大門比作是一個黨中央、國務院,國庫也跟它可能與此相關。怎么樣在有了8萬億這樣一個標志性的數字,成了世界第二之后,我們慢慢讓每一個老百姓它可以不看書,不看報,不看《新聞1+1》,但是能夠感受到國家已經富了,因為我這里也富了,因為每個人的笑容證明你真的是世界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