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8月29日,俄羅斯總理普京轉動注油閥門,開通中俄原油管道俄境內段的管線
中俄管道項目歷經波折后終成正果,俄能源輸出向亞洲傾斜
本報記者/楊歡
當地時間8 月29 日下午,俄羅斯總理普京駕駛一輛“拉達”牌轎車,來到位于遠東地區的阿穆爾州斯科沃羅季諾鎮,出席中俄原油管道俄羅斯境內段的開通儀式。在第21 號泵站的操作臺上,普京親手轉動圓形的注油閥門。伴隨著閥門被轉動的“吱吱”聲,俄羅斯的石油“寶庫”開始了向中國注油的技術測試。預計在今年年底,這條象征中俄兩國能源合作深化的石油管線將正式啟用,同時也標志著俄羅斯終于打開了通過管道向亞洲輸油的大門。
中俄石油管道終成正果
中俄原油管道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 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國支線。“東西伯利亞- 太平洋”管線西起伊爾庫茨克州的泰舍特,東至俄羅斯太平洋沿岸的科濟米諾灣,全長4000 多公里。其中國支線起自俄遠東斯科沃羅季諾原油分輸站,經中國漠河入境,止于大慶站。管道全長約 1000 公里,其中俄羅斯境內72 公里,中國境內約930 公里。依據兩國間協定,該管線計劃于今年 10 月31 日建成投產,自2011 年起將擔負每年1500 萬噸的供油任務,共持續20 年。管道輸油能力最高可升至每年3000 萬噸。
中俄原油管道是一塊啃了 16 年才啃下的“硬骨頭”。早在 1994 年,中俄兩國就開始對修建石油管線問題進行磋商。在1997 年到1998 年間,修建“安大線”的計劃已經明確下來。此后,每一年的兩國總理或元首會晤都會提到這個問題,但始終不能達成最后協議。2002 年12 月,時任俄總統的普京訪華簽署《中俄聯合聲明》,“安大線”破土動工似乎指日可待,但最終還是因日本拋出“安納線”方案而功虧一簣。
2008 年,受金融危機和油價下跌困擾的俄羅斯亟須外部的資金支持。中國提出的“貸款換石油”的合作模式終于讓俄羅斯下定了向中國輸油的決心。中方承諾分別向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提供150 億和100億美元的貸款,作為擔保,俄方將在20 年內向中國出口3 億噸石油。
這一來之不易的合作成果滿足了中俄兩國各自的利益需求。對于俄羅斯來說,首要的一點是獲得了以解燃眉之急的外部資金,大大緩解了本國石油企業面臨的債務壓力。而對中國來說,中俄原油管道的開通使中國又多了一條能源運輸的戰略通道,對于中國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具有促進作用,同時也可帶動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