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衢州2月1日電(記者 柴燕菲 趙曄嬌)“魚”與“熊掌”兼得,一直是浙江衢州的發展目標。“魚”是經濟發展,“熊掌”是環境保護與錢塘江流域環境安全。現在,環境與經濟共贏已在衢州市逐步實現。
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的沖擊,衢州破浪前行,交出了一份靚麗的答卷:該市GDP增長11.1%,居浙江第一,這已經是連續八年高于浙江平均增速;第一產業比重降至個位數,從2000年21.3%下降到2009年的9.7%,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社會發展水平已進入浙江省中等水平行列。與此同時,衢州所有縣(市、區)都已經獲得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命名,是浙江省首個實現“一片綠”的地區。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座宜居、宜業、宜商、宜學、宜游的四省邊際中心城市。”衢州市市長尚清表示。
“生態建設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第二階段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尚清說,在未來3-5年,衢州將著眼于‘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致力于低碳發展,實現生態示范區向生態市的轉型,用滿城的綠水青山“捧”出滿城的金山銀山。”
犧牲數十億GDP 對污染企業說不
衢州位于浙江“母親河”錢塘江源頭,生態環境質量關系到浙江近一半地域的生態環境安全,是浙江省的生態屏障。衢州具有十分豐富的植被和物種資源,是全國9個生態良好地區和12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分布中心之一。
但是在上世紀“先發展、后治理”的背景下,這座生態環境優美的城市,曾因小化工、小造紙等“五小”企業的發展,環境質量開始下降。
“生態是寶貴的資源、是特殊的資本、是衢州最大的優勢,環境質量下降的局面必須扭轉”。進入新世紀以來,這成為了衢州共識。2003年,衢州在浙江率先啟動生態市建設規劃的編制,拉開生態市建設帷幕……
“到今年底,開化縣的生態縣建設能基本完成;到2015年,衢州市將完成生態市創建,所轄縣(市、區)將全部進入生態縣行列。”尚清告訴記者,在生態和經濟的博弈中,衢州的發展導向可以融匯成三句話,“經濟發展速度超過浙江平均水平;生態建設為浙江多作貢獻;平安建設走在浙江前列。”
如果把浙江全省生態建設比作一艘巨輪,那么衢州已經把自身視為一面風帆。“在生態建設上,衢州要為浙江多作貢獻”尚清說。
衢州的生態市建設規劃,定位了生態發展模式,并一一道盡水源、植被、城鄉一體化的統籌。
規范的框架之內,衢州率先刮起了“治污風暴”, 痛下決心切斷污染源。經過幾年的努力,衢江沈家化工園區49家和常山化工園區16家化工企業全部被關停或搬遷,1200多個竹料淹塘被填埋,大量的小石灰窯、養殖場也被整治,超額完成浙江下達的整治任務。出境水水質達標率,由2004年的65%提高到了2008年的100%;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優良天數,由339天提高至356天。
傳統工業轉型提升,伴隨著“經濟生態化”步伐的加快。尚清向記者舉了一個例子。
“衢州是浙江重要的水泥生產基地,1958年就開始生產水泥,1998年在全國率先拆除了第一條機立窯生產線,2007年機立窯告別歷史舞臺,現在,新型干法水泥技術國際領先、生產能力達2800萬噸,且全部水泥企業推行了余熱發電,電耗下降一半多,真正做到了向循環、向節能減排要效率。還有一家產值100多億元的鋼鐵企業,去年通過循環,已實現用電全部自供,這也是國內鋼鐵業首家實現自供電,僅此一項,一年企業增效10多億元。”他說。
現如今,衢州建立起了工業項目決策咨詢制度,企業想在衢州落戶,必須經過由市政府分管市長任組長,市經委、發改委、國土局、規劃局、環保局等15個部門參與決策咨詢機構票決。近年來,衢州每年都要對數十億GDP說“不”,先后否決了600多個工業項目,因為這些項目的背后是污染,邁不過衢州的生態門檻。
“衢州是經濟后發地區,必須強化產業選擇理念,發展什么產業要與生態建設相結合,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是必經門檻。”在尚清看來,“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這三新產業才真正代表衢州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
“后發地區”的“先發思路” 太陽能光伏領跑新能源
“發展水平在人家后面,發展思路就一定要在人家前面,這樣才能避免走發達地區走過的彎路。”尚清說,“‘后發地區’要追趕發達地區,一定要有‘先發思路’。這個‘先發思路’就是產業高端化、集群化,選好產業,集中力量把優勢產業做大。”
一個地級城市能有如此完整的產業鏈,這放在全國也是難得的。伴隨著中寧硅業的多晶硅、樂葉光伏的太陽能電池等項目落戶、投產,衢州已經形成了一條“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七號航天飛船”,衢州的單晶硅片見證了中國航天史。
早在20多年前,衢州開化縣就興起了單晶硅產業。經過多年的歷練,開化工業園區已經集聚了25家規模以上單晶硅和有機硅企業,2009年,硅企業總產值占了該縣工業總產值的62%以上。
現在,開化縣已經專門建立了“2+6”產業體系,成立光伏和有機硅產業領導小組,與浙江大學合作,制訂光伏產業發展規劃,系統謀劃光伏產業發展。同時,出臺產業高端化的項目財政貼息、人才引進、招商引資等政策措施,扶持光伏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集聚發展,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發展信心。
去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在政府支持下,眾企業通過加強管理、加快技改、抱團聯合、規模經營等方式“逆勢突圍”。
萬向硅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當起了“娘家人”,公司依托硅電子產業協會,新組建外貿公司,對30多家會員企業所需生產原材料,進行統一采購和分銷,構筑了產品質量的“防護網”。浙江矽盛電子有限公司實行“雙帶加工”經營,將本廠生產的單晶硅片委托國內電池片廠家生產電池片,再回購電池片轉賣給歐洲廠家,搶到了歐洲多筆太陽能電池組件訂單。
目前,衢州已經成為浙江省特色產業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區,獲得了國家級空氣動力機械特色產業基地和浙江省光伏產業、電光源產業、電子元器件及材料等產業基地的命名,氟硅產業被列為浙江省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單位,這意味著衢州已擁有與東部沿海城市同樣先進的高新產業布局。
“‘低碳’讓我們看到了新能源產業的巨大潛力,下一步,衢州將順應‘低碳’發展潮流,堅持‘高端化’導向,主攻新能源產業,致力打造‘氟硅之都’,大力發展太陽能、核能、生物質物和風能等,使“低碳”、“新能源”成為衢州產業品牌、城市品牌。”尚清這樣說。
好山好水引來鱘魚 魚子醬堪比黃金
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看似一對很棘手的矛盾,在衢州已經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優越的生態環境條件已經成為衢州提升區域形象、吸引要素集聚的最大優勢、最亮名片。
近年來,就有一條條鱘魚主動“游”到衢州繁衍生息。鱘魚是做魚子醬的主原料,在歐洲人眼中堪比黃金。
2007年2月,衢州建成了第一家鱘魚養殖基地。目前,基地面積達5萬平方米,蓄養成魚3萬條300噸,直接帶動38戶農戶養殖鱘魚,促進農戶增收300萬元,被農業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授予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
好戲連連。今年1月12日,國家級鱘魚良種場暨鱘魚魚子醬加工中心正式落戶衢州。這個中心總投資2.5億元,預計年產魚籽醬30噸,魚肉500噸,力爭全球加工規模第一。
“一條鱘魚的價值約等于一輛奧迪車,它體積也很大,游在水里就像潛水艇。”尚清告訴記者,鱘魚產業發展得益于衢州的水資源,衢州要善待優質水資源,做大做強鱘魚產業,帶動更多農戶增收。
同樣被衢州的水資源征服的還有龍頭飲料企業。據悉,自從旺旺在2005年底正式落戶衢州經濟開發區以來,浙江明旺乳業有限公司已先后3次獲得增資,投資總額達到5980萬美元。現在,衢州已經成為旺旺集團旺仔牛奶在中國大陸最大的一個生產基地。此外,娃哈哈也投資2億,在衢州興建飲料生產廠。
“優質水源是衢州最為寶貴的財富之一,并成為衢州提升區域形象、吸引要素集聚的最大優勢、最亮名片之一。”尚清說。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蔭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陸游的老師曾幾在《三衢道中》如是描繪衢州的美景。先天的良好生態條件,衢州一直在保持,天脊龍門、錢江源等生態休閑游加快發展,開化龍頂、常山胡柚等綠色農產品等備受青睞……
“四省通衢,衢州作為浙江的西大門,某種意義上代表著浙江形象。”在尚清心中,已經有一個初步想法,要建設一個浙江的生態樣板,“衢州完全能做的到,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定能在衢州相映成輝。”(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