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公司風控強化
在日成交額超過2800億元的國內商品期市中,職業炒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他們通過匯聚投資者的資金代為參與期貨交易,一方面能與投資人分享投資收益,另一方面也能從經紀商手中獲得不菲的交易返傭。
然而隨著期貨市場的繁榮,越來越多的機構涉足期貨經紀業,他們的風險控制和其他制度理念正不斷沖擊期貨經紀業的原有生態,而資深炒家們也悄然進入了和新玩家們的“磨合期”。
遭遇嚴格風控
5月份,有13年期貨交易經驗的“炒家”張先生剛剛把代客交易的賬戶從一家傳統期貨公司移到了一家由券商控股的新期貨公司。理由是新公司的系統更為先進,而且給的交易返傭比例也更高。
也正是從那時開始,在油價不斷飆升和庫存緊張的支持下,國內天膠期價不斷上揚,市場人氣十分高漲。由于天膠價格日內波動較為劇烈,張先生采取了日內短線交易和高倉位持倉隔夜交易結合的策略。除了主力的天膠外,他的資產組合中還包括大豆和白糖的多頭頭寸。總之,無論什么時候他的賬戶上都有占資比例奇高的持倉。
但奇怪的是,雖然他當時的交易策略以前也曾在相同的市場情況下采用過,但現在接到的Margin Call(期貨公司的追加保證金通知)卻比以前要多得多。5月23日,天膠成交最活躍的0809合約以漲停價報收,張先生操作的賬戶上有了“豐厚”的浮動盈余。而在當天結算后,他卻接到了期貨公司通知,要求他在周一開盤前補足保證金,否則將有可能被強制平倉。
而當天張先生并沒有看到交易所有調整保證金的通知。并且,相同的情況在其后的數次價格暴漲之后都會出現,這令他一時摸不著頭腦。
張先生在咨詢開戶期貨公司后得到的答復是,膠價波動太劇烈,雖然交易所沒有采取風控措施,但公司為防止風險擴大,先行大幅調高了天膠的交易保證金。而在他的記憶中,以前如果不是交易所因行情波動或持倉過大而提高保證金,期貨公司絕不會主動調整保證金。
風控與客戶吸引力的平衡
事實上,不少期貨經紀人反映稱,券商在入主期貨公司后,執行了較以往嚴格很多的風控措施,而其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調整保證金。一位已從券商控股的期貨公司離職的高管說,現在一些大客戶已沒有了和公司商量保證金比例的可能。從券商“空降”而來的風控人員也被這位高管斥為“不懂期貨”。
海通期貨的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官肖海平也承認,期貨公司被券商控股后,許多即使原先信譽良好的長期客戶在提出要求更低的保證金比例時也會被拒絕,這難免出現長期客戶難以挽留的狀況。
“但是給大客戶提供低比例保證金也增加了客戶‘爆倉’的可能性,這在歷史上曾給不少公司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他說,“券商本身也經歷了很多的風險,因此在參與期貨公司的管理時格外注重風控措施的執行。現在公司的風控制度要求品種保證金比例足以抵御連續兩次同方向的停板,對于波動劇烈的品種還會收取較高的保證金。同時絕對不會根據客戶的要求單獨制定保證金比例。”
但像張先生一樣習慣于高比例倉位交易的職業期貨炒客對于保證金十分敏感,以往他們手中持有的大量集合資金以及每天可觀的成交量,都是與期貨公司討價還價的重要籌碼。而現在,這樣的現象卻變得越來越少。“對資金實力遠超傳統期貨公司的券商而言,完全有信心要求旗下期貨公司以極低的手續費吸引龐大的潛在期貨投資者”,一家券商控股期貨公司的首席風險官表示,券商有實力建立更好的客戶服務團隊,這相對于傳統背景的期貨公司具備更強的優勢。在此條件下,券商控股的期貨公司并不愿意以承擔更大的風險為代價,調低保證金來吸引大客戶。
對于張先生和他的同行而言,他們也正在經歷中國期貨業務模式的一次變革,他們作為老牌期貨“大戶”與轉型后的“新科”期貨公司之間的磨合還將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