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場環境和銀根緊縮及貸款成本趨高等因素影響,通過增發、配股方式進行再融資遭遇尷尬,“成行”比例較往年降低,上市公司正積極拓展再融資渠道,可轉債、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即“分離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等方式明顯較受青睞。
據統計,自2008年1月以來,超過4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融資事宜(包括再融資預案和已經實施的再融資)。在已經實施的133件案例中,發行可轉債、分離債、公司債和短融券的公司達51家,將近占了四成“江山”。另有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通過發行債券方式再融資規模接近4000億元,遠超新股發行、增發、配股等股本融資方式的融資規模。
這一現象和以往相比有明顯不同,記者還發現如下幾個特點。
首先,公司債是房地產上市公司首選。本周,北辰實業(7.52,0.21,2.87%)將發行17億元公司債。此前,已有包括保利地產(15.16,0.76,5.28%)、新湖中寶(5.86,0.18,3.17%)、萬科、金地集團(8.60,0.26,3.12%)在內的房地產公司已經發行了公司債或者發行申請已獲證監會“放行”。
其次,分離債成為一些大型上市公司青睞的再融資工具。年初,中國石化(11.01,-0.08,-0.72%)發行了300億元分離債,隨后,上港集團(4.93,0.06,1.23%)、中遠航運(27.90,0.17,0.61%)、中興通訊(46.50,0.00,0.00%)、贛粵高速(10.57,-0.03,-0.28%)等也先后發行該種債券。從預案來看,民生銀行(6.10,0.06,0.99%)、中國平安(42.29,1.22,2.97%)、中國船舶(82.00,1.48,1.84%)等17家公司也將發行不同規模的分離債。
第三,短期融資券漸受青睞。短期融資券自2005年5月開閘以來,上市公司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今年,已有上海電力(4.31,0.02,0.47%)、長江電力(14.65,0.00,0.00%)等多家公司完成短融券發行。
對于上市公司這種拓展再融資渠道的現象,業內人士認為有較大的可取之處。有關人士表示,今年以來,股指跌跌不休不僅令投資者損失慘重,導致其不愿意再投資股票,也讓上市公司苦不堪言,并使不少公司通過增發等方式再融資的計劃一再受挫。這樣,上市公司選擇其他方式進行再融資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變通。
另外,無論是可轉債、公司債,還是短期融資券,都具有融資成本低廉、發行效率高等特點,這對需要資金的上市公司而言極具有吸引力。本報記者 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