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央行兩個月內連續三次降息讓金融市場流動性狀況開始改善,再加上價格暴跌后,大宗商品相比三個月前要顯得大為低廉,從而促使資金對期貨市場的興趣再度增強。
國內三大期貨交易所以及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連日來公布的數據顯示,最近半個月以來,商品期貨隔夜持倉量正從數年來的低谷中走出,并呈現出繼續累積的趨勢,顯示投資資金在金融危機稍顯平靜之后已經開始向商品市場回流。
國內期貨持倉量全面反彈
位于上海、大連和鄭州的國內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上周末紛紛公布了10月份的運行數據,顯示金融危機對國內期貨市場的打擊正逐漸消退,投資者開始再度返回期貨市場。
上海期貨交易所表示,在連續三個月的持續下滑后,該市場各個期貨品種的總持倉量10月份終于出現反彈,持倉總數從9月份的620740手增加到713428手,環比增幅達到14.93%,而相比去年同期,這一數據也增加了17.48%。
此外,成交量的反彈也十分明顯,從8月份的環比減少11.43%提高到上個月的環比增加22.74%。只是由于國內工業品在10月份經歷了史上最大幅度的下跌,平均跌幅達到了50%,因此上個月的成交金額仍然在減少。
而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數據也顯示,資金撤離狀況在10月初進一步惡化,但在10月中旬開始趨于穩定,并在最近兩周開始反彈。根據鄭商所公布的數據,投資者對小麥、白糖等商品的持有量從8月份的140萬手減少到10月初的不足100萬手,減幅超過30%;但自上月中旬以來,數據再度好轉,持倉量從94萬手增加到100萬手以上,彌補了此前三個月減幅的4分之一多。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大連,由于大商所的掛牌品種以農產品為主,而農產品由于是國家上月出臺的各類扶持政策的主要對象,因此資金流入的跡象就更為明顯。截至昨日,大商所持倉總量已經增加至137萬手,較10月初的100萬手附近已經反彈了近40%。
投機力量比商業力量恢復更快
除國內三大期貨交易所外,包括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最近半個月也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不過由于國內期貨市場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相對較小,因此外國交易所市場的恢復程度要明顯較國內市場差。
紐約商品交易所昨日公布的持倉數據顯示,紐約原油期貨的持倉已經連續第二周增加,不過相比危機爆發后的資金流動狀況,目前在國際原油市場中出入的資金量仍然處于數年來的底部,一個明顯的資金回流趨勢尚不明顯。
根據紐商所的數據,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期貨的總持倉量上周增加3.5%,達到107萬手,不過較油價開始暴跌的當周,投資于原油期貨的資金仍然減少了20%。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金融危機讓國際上主要的期貨市場恢復緩慢,但投機力量恢復的狀況卻遠遠好過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關的商業力量。根據紐商所的數據,進入原油市場的投機資金量連續第三周增加,投機持倉總頭寸達到379萬手,較半個月前增加了16%。而同期有實體貿易背景的商業持倉卻僅僅增加了4000手,僅為投機資金增加量的0.8%。
資金再度涌入商品市場
或又通脹上升埋下隱患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資金流入商品市場既可以買多也可以賣空,因此在缺乏更多信息的條件下,很難判斷市場預期是否已經發生變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全球央行聯合降息給商品市場提供了更多流動性,從而使得前期促使資金撤離的因素開始消失。
“各國央行為應對金融危機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這些資金現在躲在銀行體系內,而一旦信貸危機完結,美國住宅市場出現企穩跡象,這些資金很有可能會再度涌向商品市場。”中投證券研究員李云潔表示。
自9月份各國央行第一次聯手降息以來,國內外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緊張問題已經明顯得到緩解。截至昨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已經跌至5月份以來的最低點,而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更是回到了4年前的水平。
“一旦這些資金進入商品市場后,很可能又為未來的通脹再度上升埋下隱患。”李云潔認為。(游鋒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