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談判能力不強的基金公司而言,遇到目前新基金密集發行簡直是一種折磨。為了能夠得到銀行渠道的照顧,基金公司不僅提高了一次性激勵費用,在長期激勵費用上也是一提再提。
“在目前新基金密集發行的情況下,銀行更是強勢群體。”一位常年與銀行打交道的基金銷售人員介紹,今年以來新基金發行提速使渠道擁堵不堪。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在發的新基金已經達到17只,基金公司提高激勵比例也是不得已的選擇?!霸诨鹜诎l行的情況下,銀行自然要求加價,如果談判能力不強又想達到一定銷售規模的話,那自然要通過高激勵來博取銀行的照顧?!痹撊耸勘硎尽?/p>
據了解,基金公司對銀行的激勵手段一直呈加碼趨勢。一家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表示,從一次性激勵措施來說,早些時候銀行的前端激勵比例為0.2%左右,隨著基金公司和產品的迅速增加,去年這塊的比例提到了0.5%的平均水平。今年以來銀行趁新基金密集發行提高了要價,不少基金公司的前端激勵比例已經提高到1%。
相比前端激勵,給予銀行的長期激勵更是基金公司的心頭之痛,從基金管理費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上貢”銀行,使不少公司“傷筋動骨”。在過去兩年基金賺錢效應驅動下,基金公司給予銀行渠道的長期激勵占到管理費的20%,“2007年基金好賣,銀行本身愿意進行基金銷售,因此基金公司針對銀行的長期激勵費用,只要能給到行業平均水平,銀行就會賣力。不過從現在情況來看,基金公司這部分的支出比例也是水漲船高?!?/p>
據了解,去年以來銀行就針對一些基金公司提高了價碼,基金公司向銀行繳納30%的管理費收入成為基本標準。相關人士透露,一些談判能力不強的基金公司不得不貢獻出50%的管理費收入來博取銀行的歡心,目前甚至有基金公司給銀行的長期激勵達到了管理費收入70%的水平。前述負責人解釋,基金公司管理一只基金不僅包括可見的發行成本,更包括看不見的后臺支出等各項費用,50%給了銀行之后,基金公司就沒剩多少管理費收入?!叭绻芾碣M收入的2/3都給了銀行,那基金公司就不是白吆喝,而是賠本吆喝?!痹撊耸咳缡钦f。
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在目前的行情下,如果不提高尾隨傭金的比例,銀行就更不會顧及我們,在將來行情起來后很多工作都無法順利開展,所以現在也不得不去養銀行?!?/p>
銀行回應金融同業指責:
高收費是對銀行
信譽透支的補充
證券時報記者張若斌
本報訊面對金融同業的指責,坐擁渠道優勢的商業銀行其實也有難言的苦衷。多家銀行網點理財師表示,隨著客戶開發成本水漲船高,提高傭金比例無可厚非。而零售銀行總監則擔心:銀行近年來代銷的各類金融產品出現大比例虧損,由此造成的銀行信譽透支的成本將不可估量,因此,對代銷金融產品高收費是對銀行信譽透支的一種補充。
“隨著理財觀念深入人心和投資產品的大幅虧損,銀行開發高端客戶的成本已越來越高。過去辦一場理財講座可以輕松吸引到大批客戶,而如今各類禮品和宣傳冊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某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經理告訴記者。同時,有部分銀行采取了長期考核目標來規范理財師的短期行為。例如,招行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對比某些以產品銷售等指標為中心來考核理財師的銀行,招行是以客戶為中心,綜合衡量理財師管理客戶的數量和管理客戶的總資產量,而銀行理財師在推薦一些高風險代銷金融產品時,要承擔投資受損失去客戶的風險,因此有必要得到較高的傭金補償。本質上,這與房產熊市時售樓小姐的提成比例較高是一個道理。
對于賺取的傭金,也有部分銀行理財師感到內疚。例如,開放式基金的網上銀行申購手續費是0.6%,而客戶親赴銀行柜臺申購手續費是1.5%。這意味著客戶每在銀行網點申購1萬元基金就要多支出90元;而親赴網點申購的一般多是中老年客戶。對于這些手持數萬元欲申購基金的老人,不少銀行理財師均萬般猶豫,不知該不該幫助客戶使用網上銀行申購。另一些理財師則恰恰相反,索性利用此類群體的金融知識匱乏,巧言令色推銷一些高傭金的保險理財產品,由此引發客戶大比例投訴。
“銀行長年以來建立的良好聲譽正在被嚴重透支,收取高傭金僅僅是對信譽透支的一種補充。”某國有銀行零售部高管告訴記者,打造一家金融百貨公司,是不少銀行零售業務團隊終極目標,但去年以來該行代銷的各類基金和QDII產品出現大幅虧損,造成了嚴重的“產品質量”問題。本質上,金融產品和普通產品不同,代銷銀行即便再盡職,也難免產品出現虧損。因此,銀行一般采取提高傭金比例和提高“自有品牌”金融產品的比例這兩大辦法予以彌補。
此前,部分銀行對“自有品牌”金融產品的高比例提成制度,也進一步激發了網點理財師的積極性。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此前浦銀安盛價值成長在浦發銀行各網點發行之際,對理財師的個人業績獎金就高達0.8%,超過申購手續費的50%;而農銀匯理成長基金在發行之際,適逢弱勢行情,則對內部認購給出了1-2%的折讓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