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泡沫破滅的過程可折射基金的種種秉性,所以我們有了《10大投資總監集體反思六宗罪》。
而從去年最低點算起,上證指數雖然“鬧哄哄”地上漲了1000點,但市場的喧囂,短期的急功近利以及業績排名的壓力都同樣留給公募基金經理們足夠的反思空間。
拉上窗簾,關上電腦,點上一支煙,基金經理們試圖還原半年來的投資得失,反思收益背后的四宗罪。
一宗罪:虛偽的事后諸葛亮們不敵散戶預言
對于大盤為何突然間上漲1000點,公募基金界直至4月才初步達成流動性充裕的倒推式判斷。
但在上漲初段時,業內較為流行的說法是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作用。而在中國中鐵、三一重工等受益個股2009年集體啞火的情況下,基金經理們開始改口“充裕的流動性”在起作用,并且分析得有理有據,儼然個個都是事后諸葛亮。
如今,站在2600點的小山峰上,幾乎每個接受采訪的基金經理都驕傲地對外稱自己在去年11月時就準確預測到流動性將會變得充裕,而果斷地在上證指數還僅位于1600低點時開始加倉。
但事實上,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監測的數據顯示公募股票型基金哪怕在11月時還維持在61%的基金契約規定最低倉位限制上,TOPVIEW亦顯示當時基金仍然處于凈賣出狀態。而之前開始建倉的次新基金凈值也依舊處于休克狀態,“當時誰知道會跌到哪去,我們心里也沒底。”
而去年年末,在凈值上率先反彈的基金依舊是無論牛熊市,永遠90%倉位的中郵基金,至少在看得見的凈值表現上,我們未見基金經理口中“先知”基金。
遙想去年9月至11月間,央行改變貨幣政策后,已經釋放了近5000億元資金時,記者當時(11月)還是從一位普通散戶投資者口中第一次聽說“流動性充裕論”,他認為,“待到流動性足夠充裕時,資金自然會再度流向股市。中國股市就是資金市,即便上市公司業績不佳,只要市場資金足夠多,大家信心起來了,照樣會推高股市。”
記者就此假設拋給上海某老十家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師,得到的答案是上述邏輯不成立。
“在目前的情況下,央行雖然下調了準備金率,把錢也釋放給商業銀行,但問題沒有那么簡單。首先,全社會的資金充裕率提高,但這個錢不一定會馬上流到股市。央行把錢放給商業銀行,居民也把錢放到銀行,我們必須注意到這個錢在銀行里面沒有動。即使基礎貨幣增加,但錢的流動速度在下降,而流動性是這兩個相乘的結果。我認為,全社會的資金流動并不會恢復到以前程度。”
他同時向記者補充:“錢流到銀行,但銀行不可以直接把錢投資到股票市場。只有在銀行主動放信貸情況下才會使資金流動。而目前銀行出現‘惜貸’的情況。事實上,即使流動性在提升,有多少錢能馬上流到股市,這也是個問題。”
記者在當時采訪中了解到,大多數基金經理和投資總監都基本贊成降息僅是經濟下行開始的看法,他們認為上市公司基本面在今后一段時間都將不甚理想,“即便資金面充裕亦不支持股市上漲。”
可見需要在K線圖前段作出投資決策的基金經理們事實上也未真正搞清股市為什么會突然間漲了1000點。
二宗罪:短視越發明顯經濟盯上單旬數據
基金經理對經濟復蘇形成相對統一的預期始于1季度數據公布之后。在前三月數據匯總中,除了價格指標中的PPI外,其余所有經濟指標(投資、出口、消費、信貸、貨幣、工業產值等)都出現了環比改善,或明確反彈。4月新數據進一步強化了經濟1季度見底的預期。
但基金經理困惑的是數據之間仍然缺乏相互印證的穩定支持,“雖然4月投資增速進一步提高,但工業增加值環比回落1個百分點,發電量4月下旬以來環比降幅擴大,表明投資還沒對終端需求有實質性拉動作用。經濟復蘇的基礎仍然比較薄弱,尤其在加工貿易面臨外部需求萎縮的背景下,國內經濟的復蘇之路必然漫長。”
來自國泰的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經濟“V”形反轉在歷史上極少出現,雖然股指的強勁反彈似乎預示著經濟“V”形反轉,但他仍舊懷疑中國經濟真會如此具有戲劇性?
為了能先同行一步洞悉宏觀面的微妙變化,在對數據的觀察上基金業越發短視,“忽然間周圍人都開始關注單旬數據了,而在以前我們甚至不太會關心經濟數據。”來自深圳基金公司的一位研究部總經理坦言基金經理們的投資思維轉得有些快,“大家都在寄希望于從一大堆數據里早日發現‘V’字的底部那一點來支持自己不斷買入股票的決心。“
根據最新的單旬發電量顯示的數據,5月上旬日均發電量為90.97億千瓦時,這是自2月下旬發電量達到今年最高點以后,發電量旬數據降至最低谷。4月上中下旬日均發電量分別為91.24億千瓦時、91.38億千瓦時和92.14億千瓦時。
數據揭示經濟仍未確定性見底,但這并不能動搖基金經理判斷經濟已經見底的論據,于是他們開始自圓其說,“主要源于本旬工作日較去年同期減少一天,扣除此因素降幅應成收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