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彌月”,有人歡喜有人愁。4只期指合約在21個交易日里成交總額達3.34萬億元,中金所收到了3.34億元的“滿月紅包”(傭金收入)。而就在這一個月里,股市卻急跌了近20%,滬深兩市的股票市值蒸發了3.64萬億元,7000萬投資者人均蒸發5萬元以上。是什么因素導致此輪股市的急跌?股指期貨與股市走勢之間究竟有沒有關聯?
從此輪股市開始下跌的時間點來看,恰恰就在4月16日股指期貨上市這一天,難道是巧合?顯然不是,股票市場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巧合。遺憾的是,最近“巧合論”甚囂塵上,說什么“這一輪股市大跌是由國務院調控房地產引起的,無關股指期貨”。還有人莫名其妙地為股指期貨“喊冤”,說“只有2萬戶的股指期貨投資者撼動不了20萬億市值的股票市場”。
殊不知,這2萬戶平均每個交易日成交金額達1600億元,且正不斷地超越現貨市場。一旦正規軍進入,試想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局面。
說房地產調控政策是此輪股市暴跌“元兇”,實在有些言過其實。為何調控政策沒有讓該跌的房價下跌,反而讓沒太多理由大跌的股市暴跌?難道樓市打噴嚏股市就得感冒?顯然不是這樣一個邏輯,況且從實體經濟傳導至股市有一個過程,現在宏觀調控政策還未悉數落地,房價依然高企,股價就開始暴跌,這只能說明要么股市被高估,要么另有原因,而目前大部分的股票估值相對比較理性,此時遭遇期貨、現貨雙重做空顯然另有原因;再者,在目前中國投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樓市與股市之間往往具有蹺蹺板效應,一旦樓市遇政策調控,在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下,炒樓資金自然會流入股市,在短時間內不但不會助跌股市反而會助漲股市;進一步說,就算樓市調控政策將泡沫化的房價打壓了下來,也不影響正常企業的經營狀況,除非這些企業在泡沫化經營;更蹊蹺的是,中國股市就是一個資金推動型的投機市,往往與基本面背道而馳,現在立即重歸基本面效應,快速、過度反映基本面似乎很難解釋。顯然,房地產調控政策并非“元兇”。
當然,也不乏有人想借機放大房地產調控,達成做空股指再在期指上獲利的目的。從滬深300的權重構成來看,金融地產行業的股票共59只,合計權重近40%,超過總權重的1/3,是滬深300指數的“定海神針”。在這一輪下跌過程中,“定海神針”恰恰領頭下跌,結合股指期貨主力合約的走勢來看,現貨市場的操作行為與股指期貨之間有著緊密的聯動。顯然不排除有人在故意放大利空效應,從而在期指獲利。
就股指期貨市場本身而言,股指期貨推出前權重股未漲,推出后卻急跌,這與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等地的情形截然相反。正由于中國的公募基金和券商、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等機構暫時無法從事股指期貨業務,所以他們就沒有積極性在股指期貨推出前去炒作權重股,而只是在股指期貨推出前后順勢減倉、做空,這也加劇了股票市場的波動。另一方面,普通投資者對股指期貨的態度也是造成股市劇烈波動的因素之一。很多普通投資者對于股指期貨帶來的不確定性,或采取了主動減倉觀望的態度,或以快進快出的方式來應對,這些行為也變相加劇了股市波動。
基本面因素不得不提,比如央行存款準備金率的收緊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飆漲,讓市場對加息和流動性緊縮的預期大增,從而對股市產生了抑制作用;再比如希臘債務危機會不會給全球經濟造成二次探底,中國對歐盟的出口會不會大幅下降,都是造成人們對實體經濟悲觀的原因
總而言之,壓垮駱駝的絕對不是一根稻草。(蘇培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