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此無序的國際市場環境,一旦把人民幣完全推向市場,人民幣價格可能成了金融大鱷的又一項“游戲工具”。為此,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應放慢,甚至停滯,靜觀國際金融格局變換,以不變應萬變
在本次金融危機演變的各階段,美元匯率的波動成了緩解國內危機的有利工具。2009年以來,全球經濟明顯可分為三階段,即危機惡化階段(2009年初至3月初)、危機回暖階段(2009年3月初至2009年10月末)和危機復蘇階段(2009年10月末至今)。
以上劃分分別以美國資本市場價格回升和GDP掉頭向上為標志,而美元周期恰恰與經濟復蘇周期相對應。在危機惡化階段,全球金融市場都在經歷“去杠桿化”的痛苦,只有美元利用其“避險屬性”,表現出階段性強勢,從而吸引資金回流,平衡國內的資產負債表;在第二階段,美國采取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不僅刺激了資本市場的強勁反彈,又通過市場手段迫使美元大幅貶值,從而刺激了實體經濟特別是對外貿易的強勢復蘇;在第三階段,美國從去年第三季度結束了經濟的深度衰退并實現3.5%的正增長后,美元圓滿完成了調節經濟復蘇的“平衡器”任務,為保持強勢美元的利益,其匯率的反彈幅度超過5%。目前,由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岌岌可危,美元繼續表現出強勢,展示其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風采。
通過綜合經濟政策,“讓市場聽話”,助推匯率向著有利于國內經濟的方向走,美國嫻熟的市場操縱技巧不得不令人欽佩。但近幾個月,它卻頻頻上演妄圖操縱人民幣匯率的“霸道”行徑。且不說在虛擬經濟發展速度大大超出實體經濟的今天,“均衡匯率”這一學術概念已不具備實際可操作性;也不說美國此次像上世紀80年代對待日元匯率那樣“故伎重演”,等于向全世界昭示它對國內經濟的對策已“黔驢技窮”;單說華爾街和倫敦城各路精英對各開放國家貨幣和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一次又一次“阻擊戰”,就足以表明以美國為首的金融霸權主義者根本不相信所謂的“均衡價格”。在他們眼里,只要有合適的對沖工具,借助強大的金融實力和創造虛擬資本的能力,任何商品價格都可以由他們“說了算”。
目前,對于如何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進程,有幾種言論:一是先完善國內資本市場,豐富各種交易工具,拓展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二是通過逐步擴大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使之從貿易結算貨幣慢慢演變為資本交易貨幣直至充當部分儲備貨幣;三是開辟離岸市場,先進行人民幣國際化試點。
筆者認為,面對如此無序的國際市場環境,一旦把人民幣完全推向市場,人民幣價格可能成了金融大鱷的又一項“游戲工具”。為此,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應放慢,甚至停滯,靜觀國際金融格局變換,以不變應萬變。至于人民幣匯率的中、遠期走勢,則不妨借鑒美國的思路——以本國經濟的振興為第一要務。
《國際金融報》 (2010-06-01 第0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