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合理用血行為待規范
提高獻血率的同時,規范臨床用血更是必不可少的舉措。
“開源節流”是保障本市血液庫存穩定、臨床用血需求得到有效滿足的關鍵。提高獻血率的同時,規范臨床用血更是必不可少的舉措。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輸血科主任李碧娟曾透露,在一些省、市綜合性醫院病歷抽查時發現,臨床不合理用血的比例超過50%,主要表現為過度輸注紅細胞、“少量血”“安慰血”“搭配血”、濫用血漿等現象嚴重。
“現在采供血機構采血量下降,不能滿足臨床需要,這是多因素造成的”,中國醫科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輸血科主任紀宏文表示,一方面,并非所有手術都適用于輸血或大量輸血;另一方面,輸血的合理劑量尚無嚴格的標準和適用范圍,因此,對輸血適應證和劑量掌握對醫生是個考驗。
血液供應與臨床用血的矛盾不斷加劇,甚至影響醫院的正常醫療工作。如何杜絕不必要輸血,節約寶貴的血液資源,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作為用血大戶,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將單病種用血量作為病房績效考核和評優指標。實施綜合的血液管理措施后,醫院2011年平均每例手術紅細胞和血漿用量比2008年減少逾五成。
獻血者用血手續被指繁瑣
各地獻血獎勵標準、用血返還標準等不統一,有些獻血者用血后,要通過郵寄相關票證等方式,到獻血地報銷費用。
在不少獻血者看來,讓自己和家人免費用血是主要的獻血理由。但實際上,因缺少全國聯網的獻血信息系統,獻血者用血時不能在醫藥費中直接扣除,而需先墊付用血費,然后拿著獻血證到獻血地區的衛生部門報銷。
“5年里,我在廣州、北京等多個城市獻過血,每次都是200毫升,但我愛人手術住院想享受用血福利時,卻發現不是一般的麻煩”,家住大屯的朱先生抱怨說,要先支付近千元用血費用不說,還要拿著身份證、獻血證、住院明細等到區縣獻血辦報銷。
按照北京規定,獻血者自獻血之日起10年內免費使用獻血量五倍的血液;獻血者的配偶、直系親屬自獻血者獻血之日起10年內可以免費使用獻血量等量的血液。“獻血時方便無阻,用血時為什么這么復雜?”朱先生不解。
“獻血容易用血難”的不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獻血者的熱情。各地獻血獎勵標準、用血返還標準等不統一,有些獻血者在用血后,要通過郵寄相關票證等方式,到獻血地報銷用血費用。
無償獻血有償使用存誤區
臨床使用的血液本身不用花錢,大家為200毫升血支付的費用,是血液從采集、保存、檢測到運送等環節支付的成本費。
“血液中心是公益機構,無償獻血毋庸置疑,但用血時為什么要交錢呢?”不少市民想不明白,200毫升“愛心血”在醫院的價格卻高達300元左右。去年8月1日,《人民日報》一篇關于“無償獻血為何有償使用”報道引發公眾高度關注。
業內人士表示,臨床使用的血液本身并不用花錢,大家為200毫升血所支付的費用,其實是血液從采集、保存、檢測到運送等環節支付的成本費。
同時,對血液和獻血知識不了解是公眾長期以來存在的認知誤區。“獻血會發胖吧?如果獻過一次后不經常獻的話,身體會難受吧”,聽說獻血“會上癮”后,本科畢業的白小姐至今仍對獻血“敬而遠之”。
有調查顯示,在千余名投票者中,53.41%的人從來沒獻過血;37.87%的人一年或者更長時間獻一次。由于擔心獻的血沒有幫到真正需要的人,37.33%的人會直接把血獻給身邊人;26.7%的人出于獻血安全、用途等一系列問題,明確表示不會去獻血;6.54%的人表示自己獻血是單位或學校的要求,屬于不情愿的“被獻血”。
對此,市血液中心多次強調,一次獻血200―400毫升,占總血液5%―10%,機體會刺激器官加快制造新血液,不會影響健康,但公眾對無償獻血的知曉率和正確認識尚需要一個培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