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大部制”改革作為突破口,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步伐,我認為非常必要、值得期待。
作為高教界的代表,我們親歷了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浪潮。盡管社會各界對以“合并辦學”為標志的高教體制改革有種種議論,但從我們揚州大學的實踐看,總體上是成功的,達到了改革的預期目標??偨Y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實踐對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無裨益,從高校的合并辦學看政府的“大部制”改革,應該可以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從改革的動因來看
高校合并:建國初期,適應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需要,我國照搬了前蘇聯的高教模式,即按行業、按單一學科大規模組建高校培養人才,為國家有針對性地培養了大量建設者,滿足了行業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這種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如辦學體制中的條塊分割,教育資源和設置重復浪費的現象比較突出;專業設置過細(如產業經濟學分成農業經濟、工業經濟、運輸經濟、郵電經濟、商業經濟等專業),適應面太窄,培養的人才無法適應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合并就是針對高校原有體制中條塊分割、重復設置、布局不合理等弊病而展開的,旨在實現打破條塊分割、合理配置資源、優化布局結構、提高辦學效益的目標。
“大部制”改革:同樣,與計劃經濟體制下按產品門類實施計劃管理的方式相適應,中國政府部門體制沿用的是從前蘇聯承襲過來的“小部門體制”,這一體制從外觀上看是政府部門林立、分工過細,政府機構最高時達100個左右,如當年的機械工業部下轄9個管理部門,有管常規機械的,有管電子的,有管兵器的,有管飛機的……其特征是“窄職能、多機構”,部門管轄范圍小、機構數量大、專業分工細、職能交叉多。目前國務院的組成部門仍然有28個,部門設置依然較多,削弱了政府的決策職能,也不利于集中統一管理。實行大部門體制,將那些職能相近、業務范圍相同的事項,相對集中起來,由一個部門統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從而減少部門、機構的數量,達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標,達到“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十七大報告)的目標。
高校合并和“大部制”改革的目的都是要打破條塊分割、克服分工過細、減少重復設置、提高管理效應;手段都是要通過合并相同專業(機構)來理順關系、優化結構。兩者有著相同和相通之處,實踐中可以借鑒。
相關閱讀:
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名單和簡歷(08年3月15日)
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秘書長及27個部長名單/簡歷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名單(簡歷)
全國人大8個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及委員名單
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常委名單/簡歷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全文)
政協全國委員會專門委員會負責人名單
民主黨派及重要社會團體負責人名單(簡歷)
[中國推行大部制改革] 《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聚焦08年兩會:換屆·民生·物價·房價·醫改
直播: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
胡錦濤在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全文)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 吳邦國發表講話
直播:溫家寶總理答記者問
溫家寶總理答記者問(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