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國網3月9日訊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邀請衛生部部長陳竺,財政部副部長王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志剛將就“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新農合雖然籌資水平是比較低的,但它是世界上覆蓋的人口最多的一個保障制度,覆蓋了8億多人。而且它的管理從一開始就是封閉運行的管理,這點得到財政部門的很多指點。也就是說新農合基金只能用于農民的看病就醫補償,不能夠用做其他任何用途。另外,還建立了公開透明的監管機制。
衛生部門承擔這項工作,雖然工作壓力很大,但是我們感到使命是光榮,我們要為這個方面的工作負責,同時要考慮有限的資金怎樣發揮最大的效益。可以說這方面的責任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把新農合基金用好,要利用我們的專業優勢把衛生服務的系統建設好,尤其是在農村、基層。因為當一個籌資水平比較低的制度要取得好的效益的話,這個服務系統必然也應該是低成本,但應該是高效率的。
陳竺表示,中央財政近幾年,特別是醫改實施以來,對農村、對基層的巨額財政支持。只有把基層的服務體系建設好了,才能夠使得農民看病就醫更加方便,同時成本也才能夠進一步降低。所以,今年在農村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和公立醫院改革當中,我們突出了一個重點,就是要把縣鄉村三級衛生醫療網絡的龍頭,即縣醫院建設好。我們有一個測算,目前農民大概80%的病能夠解決在縣醫院,如果我們能夠做到90%的病,包括一部分比較疑難的大病也能夠解決在縣醫院,實現大病基本不出縣的話,那么新農合的效益就能夠發揮得更好。這樣一種制度安排要求衛生行政部門既要對衛生服務能力負責,又要對醫保基金的管理和效益最大化負責,我們認為這種制度是符合國情的制度。
同時,陳竺還指出,新農合監管方面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管理能力不強,隊伍相對比較薄弱,信息化手段也還跟不上。所以我們今年要從行政、審計、信息化三個方面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得群眾看病更加方便,使得群眾不僅能看得上病,而且能看得好病。
我想如果我們扎扎實實這么做工作,隨著籌資水平的不斷提高,就能夠既管得住、管理好常見病、多發病的看病就醫,同時又能夠加強社會關注度大,明顯會造成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但目前我們已經有療效確切的治療、診斷的方案的重大疾病的保障力度,而且能夠把費用控制住。我認為我們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條投入產出比高的、適合于我們國情的衛生保障和衛生服務的道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