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營自己到經營二人轉
幾年下來,趙本山打造了一個產業鏈條:把經營劇場與經營劇團結合起來,打造一個統一的品牌——劉老根大舞臺;用電視劇包裝二人轉演員,演員成名人了,為劇場吸引來更多公眾帶來不斷上漲的上座率。
《劉老根1》的拍攝趙本山投了五六百萬,后來被央視買下,2002年開始在央視一套播出。他后來發現,“這一步走得太對了”,而且一發不可收。
2003年,趙本山開始籌劃建民間藝術團的事兒,崔凱幫他起草的章程。一開始他們不知道上哪兒注冊。當時,趙本山是人大代表,他找機會向當時的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表達過建團的想法,省里不用給編制,算文化廳的一個直屬單位就行。聞世震很認可,說本山你們干吧,不行政府給你撥點錢。趙本山說,不用給錢,別管我要招待票就行。遼寧省文化廳對建團的事兒很支持,還特意開過一個論證會,明確這個團是以經營二人轉為主,兼顧民間歌舞形態。2003年12月,趙本山出資200萬元注冊成立了遼寧民間藝術團有限責任公司。
“從這個時候開始,趙本山從過去經營自己變成經營二人轉了?!痹旧絺髅近h委書記兼總裁田立冬說。大田(田立冬)與趙本山是鐵嶺老鄉,相識30多年,2003年3月被趙從省文化廳要到團里來當領導,2009年回文化廳任職?!爸袊芏辔乃嚱绲娜?,他們沒有產業意識和企業意識,他們只經營自己,沒想過去經營歌劇、舞劇,趙本山有這個意識。他想通過經營二人轉來體現他的價值?!?/p>
少有人知的是,這不是趙本山第一次組團。1984年前后,趙本山承包過鐵嶺縣民間藝術團,當了團長,把一個以演評劇為主的劇團整成了演二人轉的團。當時潘長江在那個團里演評劇小花臉,自那開始演二人轉。趙本山從外面找來一批二人轉演員,把劇團搞得挺紅火,但團里演評劇的老演員不干了,找文化局告趙本山,說二人轉有損風氣。趙本山沒解釋什么,不干了,以后也再沒當過干部。
這一次是他完全自己所有的、按企業化運營的劇團。團里最早有27人,其中演員有十幾個人,都是趙的徒弟;6個樂器手,1個劇場經理,1個賣票的,2個把門的,還有2個財務。他們起初在沈陽和平影劇院嘗試演出,租用場地,與對方三七分成。趙本山要求劇團天天演出,但要堅持做到很不容易?!皠傞_始很艱難的,每天半場人都沒有。城里人不認?!壁w本山說?!袄习傩樟晳T了看演出找人要贈票,寧可花錢請客吃飯,不花錢買票看戲?!碧锪⒍f,“但是你必須堅持住,只有常演才能演長,如果斷了,就不能造成劇場的連續效應。其實很多人忽略了觀眾媒體的傳播效應,這種傳播的可信度比報紙、電臺都管用。天天演出讓我們通過觀眾媒體的傳播,形成了一個觀看二人轉的社會群體,這個群體不斷往外延伸,加大了二人轉對社會的輻射力?!?/p>
在和平影劇院嘗試一段后,趙本山和大田合計:第一,要有自己的劇場;第二,堅持不贈票,不管是省里、市里的領導來了,還是團里演員的家屬,全都要自己買票看演出。“大田把這個底子打下來了,保證了票房。不管是什么領導,甚至我的家屬來了,他都扮黑臉兒,讓人家自己掏錢買票。”趙本山說。
從2003年起,因為買不起劇場,他們開始長期租用沈陽大舞臺劇場,把劇場改名為“劉老根大舞臺”。起初,每天租金是1400元,后來逐漸漲到2000元。用趙本山的話說,前一兩年虧了,不賺不賠就是虧了。
不過,《劉老根》的作用可不僅僅是給了舞臺一個名字。這部戲在全國熱播之后,趙本山緊接著拍了《劉老根2》、《馬大帥1》、《馬大帥2》,越來越多的觀眾因為喜愛劇中的演員,來到劉老根大舞臺買票看演出,“觀眾媒體的傳播效應”越來越大。到2007年,劉老根大舞臺連鎖劇場的演出總收入達5800萬元。據業內人士估算,這幾部影視劇的利潤在2000萬元以上(趙本山對此拒絕評價)。2007年12月,趙本山以2269.72萬元的價格購得沈陽大舞臺劇場的所有權。
幾年下來,趙本山打造了一個產業鏈條:把經營劇場與經營劇團結合起來,打造一個統一的品牌——劉老根大舞臺;用電視劇包裝二人轉演員,演員成名人了,為劇場吸引來更多公眾帶來不斷上漲的上座率。
有人評價:“這個套路只有趙本山能行。因為他名氣大,他拍電視劇好使,央視會播,別人拍不好使。”但二人轉專家馬力認為,趙本山導的電視劇之所以“好使”,是因為他在電視劇的表演上做了創新,把二人轉的藝術手法不露痕跡地融了進去,而這個本事確實只有趙本山有。“比如《劉老根》中趙本山和范偉的對手戲,《鄉村愛情》里劉能和永強他爸打架的戲,作者只寫了四五句臺詞,但讓趙本山一演一導,就成了五六十句。他把二人轉的說口兒融進去了,逗樂的詞兒從演員嘴里自然流出來?!瘪R力說,“趙本山把觀眾笑里的奧秘研究透了,他從底層研究老百姓的心,他知道這種笑會有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