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針對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政策和措施,字里行間蘊含著殷殷的民生之情,溫總理報告聲聲在耳,終日揮之不去。
作為一名上海市政協委員,筆者對中央政府改善民生的堅定決心和政策部署深感欽佩。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作為一個民營企業的負責人,這份厚實的“民生報告”又使筆者身感重任在肩。如何貫徹好中央政府關于民生的各種政策措施,除了各級政府的認真踐履,企業的落實也是不容忽視的。作為企業領導人,不僅要有遵紀守法的治企意識,更應有心系國運民生的情懷。
筆者的父親出生在解放前的上海的一個貧困家庭,經歷過舊社會窮苦的青少年時代。他們一代人對“民生”的體會可謂刻骨銘心。解放前的舊中國,貧窮落后,國力孱弱,國無主權、民不聊生。新中國成立后,父親才走進夜校掃盲,隨后進工廠生活有了保障。從此,他把對黨和政府一腔感激之情全部投入到工作當中,通宵達旦的工作,滿懷著高昂的熱情。之后當勞模,評先進,光榮入黨, 進京參加國慶觀禮,成為上海工人階級的風云人物。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有了新中國穩定的社會環境,人民安居樂業的可靠保障和堅強后盾,人民才能全身心投入到社會經濟建設。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進入了大發展階段。1988年,父親52歲時開始創業,正因為有了貧窮困苦的童年記憶,就為立下廠訓:“為中華民族的復興;為祖國不再受欺凌;為人民不再受苦難;自強不息、產業報國。”
在父親的思想中,“民生”是具體的,開創一個企業,就意味著惠及一片“民生”。20年過去了,父親的夢想終于實現了,上海華明如今成長為年產量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變壓器有載開關主導企業。2007年創稅8000萬,累計創稅5億多,700名員工中,超過50%是再就業職工。溫總理報告中首次提出要抓緊建立住房保障體系,“通過多種途徑幫助中等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困難”,另外,報告還提出今年新增就業1000多萬人。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讓全體人民享受經濟發展成果。
近幾年來,醫療、福利待遇、住房等問題成為政府日益關注“民生”問題,父親努力在企業內部營造一種家庭式的溫暖感覺。在福利待遇上,公司從最高層到基層沒有太大的懸殊。跟企業一同創業現已退休的老職工,華明特設“二次退休”政策,為他們辦理了輔助養老保險。如果廠里有職工生病了,華明堅持讓職工找最好的醫院,用最好的藥,全部由公司出錢。另外,華明還在積極探索新的住房福利模式,對那些希望長期在企業工作且對企業作出貢獻的員工,將逐步提供免費住房和成本住房,這在很多民營企業里是難以想象的。
父親今年72歲了,如今他終于有機會以實業報答黨和人民,他很欣慰,但是聽了溫總理的關注民生的政府工作報告,他卻百感交集,恨不能再年輕二十歲,將自己的事業做得更長久。
“民生”在黨和政府的心中,“民生”在父親一代人的心中,重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肩上。(肖 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