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日在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自治區財政廳廳長 王和山
一、2009年全區及區本級預算執行情況
全區財政一般預算總收入213.6億元,比2008年(下同)增長19.6%。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1.5億元,完成預算的110.4%,增加16.5億元,增長17.4%。全區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27.8億元,增加104.7億元,增長32.4%。
自治區本級一般預算全口徑收入450.3億元,增長30.2%。其中:自治區本級一般預算收入27.9億元,完成預算的103.4%,增長5.7%,超收9,079萬元;爭取的中央各類補助收入319.1億元,增加75.4億元,增長30.9%;其他各項收入103.3億元。自治區本級一般預算全口徑支出354.4億元,增長29.9%。其中:自治區本級一般預算支出136.9億元,增長17.6%;對市縣的各類補助支出197.3億元,增長26.7%;其他各項支出20.2億元。
2009年預算執行的主要情況:
(一)收入預算執行情況
2009年全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1.5億元中,稅收收入完成90.7億元,增長16.7%;非稅收入完成20.8億元,增長20.5%。
?。ǘ┲С鲱A算執行情況
2009年,自治區本級財政用于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農林水、城鄉社區等六個方面的支出為172.2億元,增長33.4%,占全區這些方面支出的比重為65.1%,有力推動了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
2009年自治區財政主要工作情況是:
(一)保增長,推動經濟發展取得新成就
發揮政策合力。落實自治區促進工業回升的10條政策,對重點工業企業和恢復生產企業實行稅費優惠政策和社會保險繳費階段性政策調整。解決瓶頸障礙。撥付流動貸款貼息和用電補貼,實行出口獎勵和出口信用保險;安排2億元資金繼續加大對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撥付1.5億元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用半年時間完成了寧夏園藝產業園的建設;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土地治理和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健全擔保體系。補充寧夏擔保集團資本金3.1億元和五市擔保機構資本金5,500萬元,補助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4,000多萬元,基本建立起三級覆蓋的中小企業擔保體系;在428個貧困村建立村級發展互助資金,實行互助聯保。促進財金聯動。利用間隙資金20億元實施國庫現金管理,注資2.8億元組建了寧夏農業綜合投資公司。創新投入方式。在全國率先建立“平臺投放、無息使用、績效管理、比例收回”的模式,大大提高了財政支持工業發展的資金導向作用和乘數效應。
?。ǘU內需,中長期發展奠定新基石
加大公共投資。全年爭取中央專項資金134億元,發行政府債券30億元,協調國開行投入政策性貸款69億元,同時大幅度增加預算內投資,支持了沿黃城市帶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銀川火車站新站房等一大批重點項目。促進就業。將我區企業招用再就業人員的稅收定額扣減標準上浮20%;實施世界銀行貸款的“農民工培訓與就業”項目;撥付創業就業資金4.8億元;激勵金融機構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2.7億元;繼續支持高校畢業生和農村勞動力多樣化就業;對靈活就業等困難人員實行社會保險補貼。增加收入。對農民發放糧食、農資、良種、農機、退耕還林等各項補貼資金16億元;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籌集6億元用于城鄉低保和“五保戶”增加收入;支持建立高齡老人津貼制度;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制度改革、第二步規范津補貼等增加收入政策;認真做好優撫對象、勞模、老黨員、退伍軍人等各類群體增加收入的工作。繁榮市場。安排8,000萬元資金完善城鄉市場體系;推進“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以舊換新”工作,激活農村消費;積極籌集資金支持“寧洽會”、“園博會”、“文博會”等六大節會。
?。ㄈ┱{結構,可持續發展開拓新領域
“造業發展和“五優一新”產業集群發展的財政政策,并安排專項資金1億元;設立羊絨產業和清真產業發展基金。引導科技創新。安排4,000萬元用于招才引智工作;對25戶高新技術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自主創新、科技“富民強縣”和農村科技特派員等項目的投入力度。推動產業轉型。對“兩高一資”中小企業主動調整產業結構的實行免稅政策;繼續安排1億元資金做強旅游產業;制定政策措施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支持節能減排。出臺了節能減排30條財政政策,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淘汰落后產能等7項財政獎勵政策,推廣高效照明產品。協調區域發展。自治區財政共下達市縣各類補助資金197.3億元,占市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為74.7%,進一步推動了市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有力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
?。ㄋ模┗菝裆?,和諧社會建設實現新突破
抓統籌。認真落實十項民生計劃,在全國率先向人民代表大會提交了民生項目,共計安排160個項目和64億元資金。推試點。撥付資金1億多元支持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支持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試點工作;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已有18萬農民參保,6萬多60歲以上的農民領到了養老金;提高“少生快富”和計劃生育特困家庭獎補標準;啟動高中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試點。促擴面。安排12億元資金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對3萬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了廉租房應保盡保,完成5.8萬戶農村危窯危房改造任務,建成塞上農民新居6,000多戶,對200多個行政村進行環境綜合整治;撥付5.1億元改造42萬平方米校舍,下達2.5億元加快城市小學建設和寄宿制學校改造,把15個縣區69所中小學納入到操場標準化項目,支持5所高中進行標準化建設;繼續支持城鎮職工、農民和城鎮居民的醫療保險工作,公共醫保政策基本實現全覆蓋。建機制。將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分別提高到500元和300元;加大對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的投入;撥付1.6億元幫助城鄉困難群眾解決“看病貴”問題,探索救助制度與醫保政策的對接;下達3.3億元資金用于自然災害救濟;支持文化精品工程和農村數字化電影免費放映工程,擴大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范圍。重細節。綜合運用獎、貸、補等多種方式,資助高校、高職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安排3,000萬元逐步為全區中小學配備音體美設備;爭取中央資金9,000萬元幫助國有破產關閉企業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保;安排3,500萬元建設7個優勢特色醫療專科,籌集5,880萬元防控甲型H1N1流感;在固原地區建成500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五)促改革,財政管理邁出新步伐
在依法監管上,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發現“小金庫”400多個,查出各種違規金額1億多元;全區政府采購規模擴大到32.6億元,初步建立起電子化采購平臺和集中采購模式;審減政府性投資項目不合理資金4.1億元;厲行節約,車輛、接待、會議、出國(境)等開支有效控制在規定水平內。在健全體系上,初步建立起均衡性和激勵性相結合的財力轉移支付框架,探索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機制;中央將我區列為西北唯一一個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試點省區;爭取中央政法保障經費7.4億元,各級政法部門辦案業務經費、基本裝備和重點技術裝備實現了基本保障。在夯實基礎上,建立區本級項目庫,擴大“收支脫鉤”改革范圍;各市縣全部推行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五市啟動公務卡改革,自治區本級財政推行基本支出管理方式改革,大大方便了部門單位;出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性債務管理辦法》,推行了地方政府債券“聯合貸款”模式,撥付6.3億元建立自治區還貸準備金。